讀書時間:2019年17周和2019年22周
書名: 深度工作
書籍類型:成長類
語言:中文
介質:電子版
作者:卡爾 · 紐波特
這本書讀了2遍,中間間隔時間較長。讀一遍的時候,就是好多新鮮觀念進入腦海,提供了很多可以改善個人工作習慣的方法,感覺是一盞明燈,讀完一遍后,認為不能將其充分理解并運用。一直準備讀第二遍,但還是拖了一個月左右。第二遍讀的速度比第一款要快很多。對于文中講述“為什么要這么做的理由”,讀的很快,將關注點放在了“如何”這類點上。畢竟再次閱讀的目的已經很明確,就是要充分利用其中的方法來改善自己的日常習慣。因為它的好處在第一遍閱讀的時候已經知道了。
電子閱讀通常進行的比較快,好在其中可以劃線和記筆記。在全書讀完后,還是要依據當初的劃線和筆記,才能將對自己有用的內容統一整理。
1. 不知道如何寫商業計劃,采用的方式是搜索并閱讀5篇不同的現有計劃,然后通過對比和比較,理清需要哪些內容。
這是一個值得采納的方式,畢竟現在要開始接觸很多不同類型的報告或文章,在不清楚一類文章的框架前,先研究已有的文章。這種方式對于任何一個行業或文體都有參考作用。
2. 對于不了解的內容要強迫記憶并理解,一個方式是記錄卡片,并大聲讀出來。
這樣的目的是為了提供關注此列內容時的注意力。同樣可以應用于任何一個想了解的方向上面。
3. 進行刻意練習的要求,有兩個核心要素:
(1)你的注意力全情投入到某個你希望提升的技能或想要掌握的理念上;
(2)你能得到反饋意見,這樣可以調整自己的方法,保持注意力的投入有最佳產出。
4. 學術論文的寫作分為3個獨立的階段:分析數據, 寫成完整的草稿, 編輯草稿形成可出版的文章。
任何一類需要分析的文章其實都是需要經過這三步。
個人可采用改善日常安排的方法:
1. 節奏哲學,利用每天固定的時間段做同樣的事情,并利用日歷或筆記本記錄,完成后用同一符號記錄,日積月累,形成鏈條。又名“鏈條法”。
2. 利用工具記錄每天時間安排。可以用筆記本記,提前做日程安排,過程中適當調整,逐步鍛煉對事情時間安排的預估能力。
之前是用電子版記,出于記錄不方便,或未領悟到時間記錄的真諦,導致總會有遺漏。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已經買了個日程記錄的本子。這類的本子某寶上有很多,看來這個理念其實已經在市場上得到了運用。
進行每周回顧。記錄深度工作時間,不斷調整日程計劃,滿足引領性指標的要求,增加深度工作時間。
3. 為自己安排停工儀式
這個是個人需要改進的,好像無時無刻都是個工作狀態,但又像無時無刻都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給自個安排個工作時間段,期間內努力工作,然后再當日準備停工時,完成當日的日常檢查。
提高固定日程生產力。
4.制定目標
有職業目標和個人目標。
制定目標中涉及到很多細化的內容。找出最重要目標,然后為重要目標找出重要活動,這些活動是為了讓自己清晰的知道如何執行。
5. 一天的每一分鐘都要做好計劃。考慮現在去做什么才是最有意義的。
金句:
想要成功,你就必須產出自己能力范圍內最好的產品,而這項任務需要深度。
在這種新經濟形勢下,有三種人將獲得特別的優勢:可以利用智能機器把工作做得漂亮并且有創造性的,在所處行業中最優秀的,還有那些擁有資本的。
兩種核心能力是關鍵:
迅速掌握復雜工具的能力;
在工作質量和速度方面都達到精英層次的能力。
高質量工作產出=時間×專注度。
概念:一個人的身體或頭腦在自覺努力完成某項艱難且有價值的工作過程中達到極限時,往往是最優體驗發生的時候。——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