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研讀》248:漢紀(四十一)


《<資治通鑒>研讀》248:? ? ? ? ? 漢紀(四十一)


“四知先生”楊震


110年春正月初一舉行朝會,因為饑荒不設(shè)廷樂,不在庭院中陳列車輛。

鄧騭在位時,很能推薦賢士,推薦的何熙、李郃等人都位列朝廷;他又征辟弘農(nóng)人楊震、巴郡人陳禪等人充實到幕府中,受到天下人稱贊。

楊震年少時家境貧寒,喜歡學(xué)習(xí),跟隨太常桓郁學(xué)習(xí)《歐陽尚書》。他明經(jīng)博覽,凡事無不窮究到底。各儒生相互間說道:“關(guān)西孔子楊伯起。”他教授學(xué)生二十多年,拒絕州郡中的致禮任命,眾人都說他晚年會出來做官,但楊震隱居的志向更加堅定。

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的名聲,征辟他到府中任職,這時楊震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累進計升任為荊州刺史、東萊太守。在赴任時,路上經(jīng)過昌邑,楊震原來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這時擔(dān)任昌邑縣令。王密前去拜謁,在夜間懷揣十斤黃金送給楊震。

楊震說:“老朋友比較了解先生,但先生卻不了解老朋友,這是為什么呢?”王密說道:“夜深人靜,沒有人會知道的。”楊震說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說無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出門離開。

楊震后來轉(zhuǎn)任涿郡太守。他生性公正廉潔,他的子孫平常食用蔬菜,外出步行。楊震以前的老朋友和長者,想要幫助楊震開辦一些產(chǎn)業(yè)營利,楊震不肯。他說道:“讓后世人稱贊他們是清白官吏的子孫,這樣的遺產(chǎn)送給他們,還不算豐厚嗎?”

張伯路再次進攻各郡縣,殺害官吏。鄧太后下詔令,派遣御史中丞王宗持節(jié),征調(diào)幽、冀各郡軍兵合計幾萬人。又征召宛陵縣令、扶風(fēng)人法雄封為青州刺史,和王宗合力征討。

南單于包圍耿種幾個月,梁慬、耿夔在屬國故城征討擊敗南單于。南單于親自率軍迎擊,梁慬等人又把其擊敗,南單于率軍返回虎澤。

丙午日,漢安帝詔令減少百官和州、郡、縣官吏的俸祿各有不同。

二月,南匈奴進犯常山。

滇零人派遣軍兵進犯褒中,漢中太守鄭勤轉(zhuǎn)移屯駐到褒中。任尚出兵很久沒有立功,百姓因戰(zhàn)爭荒廢耕田植桑,鄧太后下詔令,讓任尚率領(lǐng)官吏軍兵返回屯駐在長安,撒回南陽、潁川、汝南的官吏軍士。乙丑日,朝廷開始在長安設(shè)置京兆虎牙都尉,在雍城設(shè)置扶風(fēng)都尉,就像是西漢時期三輔地區(qū)設(shè)置的都尉做法。

謁者龐參勸說鄧騭,要遷徙無法保存的邊境各郡,讓百姓到三輔地區(qū)居住。鄧騭同意這個建議,想要放棄涼州,以便集中力量守衛(wèi)北方邊境,就召集公卿開會商議。鄧騭說道:“這像是舍棄一件舊衣服,還能湊合縫補另外一件,起碼能保留一件完好的。如果不這樣去做,就會兩件全都毀掉。”參與議論者都贊同這個意見。


虞詡


郎中、陳國人虞詡對太尉張禹說:“如果實行大將軍的決策,有三個方面不合適:先帝開拓疆土,費勁辛苦然后才平定下來邊境,現(xiàn)在因為害怕花點小錢,就想轉(zhuǎn)而放棄。這是其一不可;如果舍棄了涼州,就馬上會以三輔地區(qū)作為邊塞,先帝的園陵就會暴露在外。這是其二不可;古語中說:‘關(guān)西出將,關(guān)東出相。’烈士武臣大多出自于涼州,那里的軍士強壯,熟悉戰(zhàn)事。現(xiàn)在羌胡之所以不敢進攻占據(jù)三輔地區(qū),是因為他們有心腹大患,因為涼州在其身后。涼州的士人百姓之所以執(zhí)銳沖鋒,甘冒箭石于陣列之前,父親戰(zhàn)死于前,兒子隨后跟隨,沒有返回四顧之心,是因為臣屬于漢朝的緣故。現(xiàn)在如果舍棄這些地區(qū),轉(zhuǎn)而遷徒安置百姓,人們都樂于本土,不愿意內(nèi)遷,肯定會生出異志,轉(zhuǎn)而抱怨說:‘中國把我們舍棄給夷狄了!’即使是忠義善良之人,也不可能不生出怨恨。假如突然有人起事,乘著天下饑饉和國力虛弱的時機,郡雄聚會,依據(jù)才能推選領(lǐng)袖,驅(qū)使氐人、羌人作為前鋒,席卷向東,即使是用古代勇士孟賁和夏育當(dāng)士兵,姜太公作為大將,恐怕仍然無法抗拒。果真如此,那么函谷關(guān)以西,歷代帝陵和舊京長安,將不再歸漢朝所有。這是其三不可。商議者只是用縫補衣服作為比喻,虞詡我擔(dān)心一旦肌膚崩壞,恐怕會傷害肢體并且沒有止境了。”

張禹說:“我原來沒有想到這些。如果沒有了先生提醒,差點壞了國事!”虞詡借機勸說張禹:“要收羅涼土豪杰,把其牧守的子弟征召到朝廷,詔令各府都要征辟幾人,對外的名義是勸勉其勤于立功,對內(nèi)實際上控制起來人質(zhì),以防止其生出奸邪之計。”

張禹對虞詡的提議非常贊許,就重新召集四府人員開會,全都按照虞詡的建議落實,征辟西州的豪杰到京師擔(dān)任掾?qū)伲臃庵菽痢⑻亍⒖h令、縣長的子弟為郎官,以進行安撫。

鄧騭因此厭惡虞詡,指使官吏暗中中傷虞詡。后來,朝歌賊寇寧季等幾千人攻打殺掉縣長縣吏,聚集屯駐多年,州郡中不能征剿,鄧騭借機封虞詡為朝歌縣長。

虞詡過去的老朋友都來憑吊。虞詡笑著說道:“做事不回避艱難,這是作為臣子的職責(zé)。不碰到盤根錯節(jié)的復(fù)雜局面,無法識別治理國家的利器。這正是建功立業(yè)的時機!”

虞詡剛到郡中時,先去拜謁河內(nèi)大守馬稜。馬稜對他說道:“先生作為一名儒者,應(yīng)當(dāng)在廟堂之高中謀劃,現(xiàn)在被派到朝歌,我替先生感到擔(dān)憂。”虞詡說:“這此賊寇只是犬羊聚集,只是為謀求溫飽罷了,希望明府不要以此為憂。”馬稜問:“為什么這樣說呢?”虞詡回答說:“朝歌是古代韓、魏國都的近郊,背倚太行,前臨黃河,離敖倉不到百里,青州和冀州流亡到這里的達到幾萬人。賊寇不知道打開敖倉賑濟百姓,招募部眾,劫奪武庫兵器,然后扼守城皋,切斷天下的右臂,所以根本不值得擔(dān)憂。現(xiàn)在他們的部眾正在興盛,我們很難和他們爭鋒。兵不厭詐,希望明君給我時間和單獨決斷的權(quán)力,讓我慢慢收拾他們就行了。”

虞詡到任后發(fā)布命令,按照三科的標(biāo)準招募壯士:從縣衙掾丞以下官吏,各自推薦熟悉的親友,有過搶劫前科的列為第一等,有過偷盜前科的列為第二等,在父母喪葬期間服孝期間,不從事生產(chǎn)的列為第三等,共招募到一百多人。虞詡設(shè)宴款待他們,免除他們之前犯下的罪過。隨后,虞詡派他們深入賊寇中,引誘賊寇搶掠。虞詡埋伏好官軍等候,伏擊殺傷向百人。

虞詡又暗中派出能縫補衣服的貧民,為賊寇縫制衣服,把彩線縫在賊寇的大襟上,以作為標(biāo)識。這些賊寇到集市上采購物資時,被官吏隨即收捕。賊寇很快瓦解,四散逃亡。當(dāng)?shù)厝朔Q贊新來的縣長為神明,縣中恢復(fù)了平靜。

三月,何熙率領(lǐng)軍兵到達五原曼柏,突然身體生病,無法繼續(xù)前進,就派遣龐雄和梁慬、耿種率領(lǐng)步騎萬六千人進攻虎澤,連營逐次推進。南單于看到漢軍分路并進,大為恐懼,回顧責(zé)備韓琮說:“你說漢人都死盡了,現(xiàn)在來的又都是什么人呢?”趕緊派遣使者乞求投降。

南單于摘下帽子,光著雙腳,對著龐雄等人叩拜,陳說自己罪該萬死。鄧太后下詔令赦免了南單于,對待他和原來一樣。南單于返還擼擄掠的漢朝男女以及羌人百姓,合計一萬多人。

這時何熙病逝,鄧太后立即封梁慬為度遼將軍。龐雄返回后被封為大鴻臚。

這時,先零羌人又進攻褒中,鄭勤想要迎擊。主簿段崇勸阻認為:“敵人勢力正在強盛,其鋒芒銳不可當(dāng),應(yīng)當(dāng)堅守等待時機。”鄭勤不聽,率軍出戰(zhàn),結(jié)果大敗,戰(zhàn)死三千多人,段崇和門下史王宗、原展用身體保護鄭勤,結(jié)果和鄭勤一起被殺。

朝廷遷徙金城郡的治所到襄武。

戊子日,杜陵園發(fā)生火災(zāi)。癸巳日,九個郡國九地震。

夏四月,六個州發(fā)生蝗災(zāi)。丁丑日,鄧太后宣布大赦天下。

王宗、法雄和張伯路接連作戰(zhàn),大敗賊兵,迫使其退走。這時朝廷大赦詔令來到,但賊寇認為漢軍還在進攻,所以不敢歸降。

王宗召來刺史太守一起商議,大家都認為應(yīng)當(dāng)繼續(xù)進擊,法雄說道:“這話不對。兵者是兇器,戰(zhàn)爭是危險的事情,勇敢不能憑恃,戰(zhàn)斗未必取勝。賊寇如果乘船浮海而去,深入遠島,再攻打就很不容易了。既然國家有大赦詔令,可以暫且罷兵,以撫慰引誘其歸降之心,他們勢必解散,然后再行圖謀,可以不戰(zhàn)而定。”

王宗感覺法雄的話很有道理,立即罷兵。賊寇聽到后大喜,馬上釋放擄掠的人員。但東萊郡軍兵沒有罷退,賊寇又心生恐懼,逃到遼東,盤踞在海島上。

秋七月乙酉日,三個郡發(fā)生大水。

騎都尉任仁與羌人作戰(zhàn)多次失敗,兵士放縱擄掠,朝廷用檻車征召任仁押往延尉府中處死。護羌校尉段禧去世,鄧太后又封原校尉侯霸接任,把治所轉(zhuǎn)移到張掖。

九月甲申日,益州郡發(fā)生地震。

鄧太后的母親新野君生病,鄧太后來到其府上,接連幾天留宿在那里。三公上表堅持力爭,鄧太后這才返回皇宮。冬十月甲戌日,新野君去世,鄧太后派司空護理喪事,其禮儀等同于東海恭王劉疆。

鄧騭因母親去世請求退職服喪,鄧太后想不答應(yīng),就詢問班昭。班昭上書說:“妾聽說過謙讓之風(fēng),是世上最大的德行。陛下的四位舅舅秉持忠誠,率先謙退,但陛下認為邊境仍未安定,想要拒絕不答應(yīng)。如果舅舅們以后有了絲毫閃失,恐怕推讓的名聲就不會再能得到了。”

鄧太后聽從其建議,答應(yīng)鄧騭等人的要求。在鄧騭等人服喪完畢后,鄧太后又下詔書,征召他們返回輔佐朝政,又授予以前的加封。鄧騭等人叩頭堅持辭讓,這才沒有再繼續(xù),于是鄧騭兄弟一起列朝奉請,排位在三公之下,列特進和諸侯之上。期間有大的商議,他們才到朝堂和公卿大臣們一起參謀。

鄧太后下詔令,讓陰皇后的家屬全部返回原郡,返還沒收的家中資財五百多萬。


張伯路


黃其軍

? ? ? 作于2025年5月16日(古歷乙巳年四月十九)

? ? ? 文中照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期同類文章鏈接:

《<資治通鑒>研讀》247

《<資治通鑒>研讀》246

《<資治通鑒>研讀》245

《<資治通鑒>研讀》244

《<資治通鑒>研讀》243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622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716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746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91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dāng)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706評論 6 41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36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dāng)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29評論 3 45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203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dāng)?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9,725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51評論 3 36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xué)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77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61評論 5 3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57評論 3 35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66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606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407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dāng)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43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