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前半生》很火,看到是亦舒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我就有些生自己的氣。
在大學時候我把亦舒所有的小說都讀了一遍,但是,到現在除了《印度墨》之外,其他的內容我全部都忘了,可以說這些小說我是白讀了。
因為這件事,我不相信記憶這個東西,我記性不錯,但是再好的記性都架不住時間的流逝,一本小說,你一年前看過能記住內容,再過五年呢?再過十年呢?
所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書筆記一定要做。
但是,做讀書筆記,我一直不得要領,基本上就是做摘抄和思考,有些書一遍讀下來還是不得要領,但是這個時間卻花了不少。
總結了一下,其實我讀書有個惡習,那就是喜歡通篇讀完,也許會花一周,一個月甚至是幾個月,全部讀完了我再回過頭來做讀書筆記。
其實,這樣做很不好,一是把全書的讀書筆記放在最后做會集中性的花費大量時間,自己會很累。二是很多閱讀時候的靈感都會消失不見了。
最好的方式就是邊讀,邊做讀書筆記。
之所以我有這個惡習,是因為我喜歡以放松的姿勢看書,一般都是躺著看書,那鉛筆劃一劃。如果有事情要去做,我就把書一扔下次接著以這個姿勢看書。家里的布置設計讓我不能有順手做筆記的地方,但是,這不是理由,可以帶到單位做筆記,也是一樣的啊。所以這個惡習需要改正,當天看的書當天做筆記。
其次,要學會做思維導圖。
讀書筆記做完了,如果自己能用一張圖把書的內容理順了,所以自己真的懂了書里的內容了。而我卻從來沒有用過這一步。
在讀書時候,我還遇到過要摘抄的內容太長的情況,其實如果摘抄的內容太長,證明很重要,自己親手抄一遍,加深印象很重要。
如果自己不愿意親手抄,那么可以使用訊飛語音筆記,拍照傳印象筆記、掃描等方式。
最后,就是掃描紙質讀書筆記成電子版。
而直接電腦記錄讀書筆記可以簡單一些。
其實,不光是讀書筆記我做的還差一步,很多事情我做的都差最后一步,比如工作做完了要做工作總結,比如微信微博內容收藏完了要做整理,我都差一步,差了這一步,和別人的差距就拉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