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二級營養師傅蓉
還有一個月不到就要過春節了,這年味啊是越來越近了。比如一個帶著濃郁年味的畫面是這樣滴……
正所謂大戶人家曬臘味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臘味當窗簾!
作為一名資深的吃貨,臘味自然也是掌門喜愛的美食之一。
如廣式的臘味煲仔飯,最香的其實是被臘味滲透的那層煲底的鍋巴;還有椒麻霸道的川式臘腸,記得有一年老妹的室友從家鄉帶給大家分享,從此齒頰留香,念念不忘;至于掌門生長于斯的江南臘味,最愛的自然是腌篤鮮,或則蒸火腿,精致又咸鮮適口,一直是兒時的記憶。
每年,據說美國高端美食雜志《美味》都會列出熱門的美食趨勢。有意思的是2014年,該雜志用了整整一頁的篇幅專門介紹“中式臘味店”??磥碓谕峁实难劾铮@臘味也愈來愈受他們的喜愛。
一、與時間對壘的食物
當然,作為中國傳統的美食,早在上古夏朝時,臘味就已出現。古人在農歷十二月會合祭眾神,被稱為臘(là),臘字是它的簡化字。所以十二月叫臘月。但原本臘肉的臘和臘月的臘,不是一個字,音不同字也不同。
不是臘(là)肉,其實人家本叫惜(xi)肉啦!
關于這個惜肉,傳說舜帝有次出門玩,走到今湖南西部一帶時偶然吃到了當地居民熏烤干的野豬肉,便一直念念不忘。后派人去尋找,找的人覺得舜帝描述得太啰嗦又怕記不住,干脆就稱其為惜(xi)肉。
但惜肉演變為臘月的臘(là)字,也許就是因為臘肉的制作一般都在臘月里,為年夜飯而準備的吧。
那時,古人沒有冰箱沒有美團外賣沒有快遞小哥(心疼一秒),新鮮的食物難以保存,在寒冬臘月里遠古的先民就將狩獵食余之物,腌制起來掛在灶頭房梁之上,日久柴火熏烤之下,便有了臘肉。初為干肉,亦稱“脯”。
《周禮》、《周易》中就有關于“肉甫和臘味”的記載。當時的朝廷還有專管臣民納貢肉脯的機構和官吏。
別看這臘味,自古亦分階品。
王公貴族們享用的叫“熬”:把牛肉、羊肉或鹿肉搗爛去筋加上姜屑、桂皮和鹽,邊曬邊腌的半成品腌肉——《周禮》。
而普通老百姓吃的是“脩”:即整塊抹上鹽的咸肉、風雞、咸魚、咸鴨等。
雖說“脩”的階品要低,可咱有文化內涵。 孔夫子定:十條“脩”打包就能當學費,入學拜師不收禮,收禮只收臘肉包。而齊白石去拜王闿運為師時,就按照古禮拿了十條臘肉作為“束脩”拜老師。
臘肉,其實是一種與時間對壘的食物。
在我的記憶中,在寒冬臨近年關,家家戶戶忙著腌制臘肉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人間煙火的幸福,它代表著年味近了,亦代表著無論天寒地凍亦或年關艱難,一家人都抱團努力,準備充分,足以安然度過,而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臘味傳承的其實是一場千年時光里不散的初心:團聚!
二、愛也,恨也,食物的相守之道
2017年,國家癌癥中心公布《中國胃癌流行病學現狀》報告,2012年全球胃癌新發95.1萬例,死亡72.3萬例。其中,中國的發病和死亡例數均占了全球將近一半。每天有近1100人被確診胃癌,每5分鐘就有3人在胃癌的折磨中喪生。
那么,胃癌是怎么找上中國人的?
1.被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
這種布在胃黏膜組織中的細菌,長得就像個詭異的狼牙棒,有很多條尾巴提供動力,加上特殊的螺旋結構,能很快地穿透微黏膜表面的黏液,跑到適宜生存的地方去。
國人傳統的共餐制、為他人夾菜,以及越來越多的外食族等等,生活中很多不注意的細節都在為這種細菌創造“毀胃”的機會。
當然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不代表就和胃癌劃上等號。但它會引起慢性活動胃炎,對胃癌相關的病癥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2. 抽煙喝酒
煙中的尼古丁、亞硝胺等致癌物質,除了會引起胃癌,還可能誘發肺癌、膀胱癌、口腔癌等多種癌癥。酒精本身雖不致癌,但它在體內代謝成的乙醛卻有極強的細胞毒性。屬于一類致癌物。臨床證明,男性患胃癌風險通常是女性的2-3倍,且在35歲之后,胃癌的發生率快速增高。
3.生活不規律,愛熬夜
熬夜,被稱為現代人“新型毒品”。它可引起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紊亂。作息不規律還會影響飲食,再加上夜宵等刺激使腸胃得不到休息,胃液滯留。久而久之,造成胃粘膜的糜爛、潰瘍。
4.腌制臘味也脫不了干系
胃癌在東亞地區尤其高發。因為這一區域的中國、韓國、日本,飲食上相似:中國人喜歡吃臘肉、香腸等熏制食品,韓國、日本喜歡吃泡菜、腌制海鮮、蝦醬等。
它們的特點就是鹽分含量都很高。而過量攝入的食鹽,會直接損傷胃表面黏膜,引起胃粘膜細胞改變,導致胃酸分泌異常。高鹽分還可以協同幽門螺旋桿菌,促進胃癌的發生。
所謂臘肉,是將肉類以鹽漬經風干或熏干而成。曾經人們為了長期保存食物通過大量的鹽等腌料,或風干,或熏干來防腐增味。這先民的生活智慧,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因為伴隨著發酵和消化、煙熏燒烤油煎。高鹽遇上肉類中的蛋白質,就會產生討厭的化學反應。
打個比方說,肉類的蛋白質在加工的過程中會分解一種胺類物質,它們天生喜歡拈花惹草,于是遇上了也喜歡浪的的亞硝酸鹽(食鹽中含有),一番快活后,就生下了亞硝胺、亞硝酰胺(致癌物)這對雙胞胎。如果加上煙熏,就會再多一個苯并芘(濃煙里產生的,致癌物)。
這三個大壞蛋亞硝胺、亞硝酰胺、苯并芘可都是一類致癌物。咸魚臘肉等致癌,主要是鼻咽癌、食道癌、胃癌這三種。
科普:一類致癌物:即導致人類癌癥的證據很明確的物質,簡單說就是,真的致癌!
當然,營養學,醫藥學,還有一句至理名言就是,不談劑量的都是耍流氓。風險存在但同樣要講劑量。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2017年10月27日公布了一些致癌物的清單。以下食物(包括但不限):
魚露、蝦醬、咸蛋、咸菜、咸魚、臘腸、火腿、熏豬肉同樣含有較多的亞硝酸胺類致癌物質,應盡量少吃。
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烤鵝、燒豬肉等。因含有強致癌物3,4-苯并芘,不宜多食。
熏肉、熏肝、熏魚、熏蛋、熏豆腐干等亦含苯并芘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總結一下,就是應盡量少吃煙熏、火烤、油炸的食物,保持低鹽飲食,避免吃剩菜剩飯。戒煙、戒酒,作息規律,三餐規律。
可是臘味真的要吃,想吃,那可是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呢,怎么辦?掌門放大招了。
一、烹調方法有講究。
臘味吃之前,可用水先煮幾分鐘,過一遍,瀝去第一遍湯汁。這樣亞硝酸鹽就會溶解在水中,可以避免它與胺類物質結合生成致癌物。而且,利用高溫等殺死細菌病菌,還去除一些鹽分。
接著用清炒、燜、蒸的方式做菜肴,不要高溫油炸,就能進一步避免致癌物。
二、進餐時,記得合理搭配。
搭配蔬菜,通過蔬菜里的膳食纖維幫助促進排便,減少對有害物質吸收。干的鮮的蔬菜都可以,比如干的海帶。多吃一些抗氧化的蔬果,比如洋蔥大蒜,莓類水果。也能有效減少致癌物。
三,制作時就避開三個大壞蛋。
保證食材新鮮,就不容易產生更多胺類物質,一定要到正規市場購買最新鮮的魚肉來腌制。
用細鹽其實比粗鹽跟更好,因為粗鹽含亞硝酸鹽多一些。關鍵的是控制用鹽量,一般,腌豬肉使用3%的鹽,腌魚使用2.5%的鹽比較科學。即一袋500g的食鹽,大概可以腌33斤的豬肉,或者39斤的魚。當然,大家可以根據自家實際的量來調整。腌制時加大蒜和醋可以降低致癌物的生成噢。
風干要比熏干好,但是各有不同的風味。如果熏干建議用果樹或松樹、柏樹木材,或者瓜子、花生、核桃殼也是可以的。主要是控制煙,濃煙中才有致癌物,還有就是溫度,一般在50~60度,讓肉保持不滴油就好。
四、選購時注意
現在很多人大多是去市場上買的,或委托市場代加工的,這個時候一定要對加工點或購買渠道多多考察,要選正規的干凈的放心的。
首先,注意包裝完整度,沒有漏氣或脹袋,顏色不過于紅亮。
其次,表面應干燥,堅韌有彈性,指壓后無明顯凹痕。
最后,要聞氣味。聞起來有哈喇味、酸味、霉味的臘味食品不要買。
五、最大核心就是:不貪吃。
理想的做法是1個月最多吃2~3次。
總之呢,不辜負美食也不要貪吃,還是那句話不懂美食的吃貨不是真正的營養師。我愛臘味,愛時間的沉淀,也遵循食物的相守之道。
感恩、知足、節制才是生活的本質! -end-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