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小國寡民
第三節? ? 復習
【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至治之極。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譯文】
使國家變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也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視死亡而不向遠方遷徒。雖然有船只車輛,卻沒有必要去乘坐;雖然有武器裝備,卻沒有機會去布陣打仗;使人民再回到遠古結繩記事的自然狀態中去。使人民有美味的飲食,漂亮的衣服,安適穩定的住所,歡樂的風俗。國與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雞犬的叫聲都可以聽得見,但人民從生到死,彼此也不互相往來。
【解析】
老子在本章塑造了一個他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一個小國寡民的烏托邦。這里國家不大,人民稀少,生活資料充足卻不奢侈,百姓安逸卻不沉湎于享樂,國與國之間相鄰,卻沒有爭端。在這里百姓飲食甘甜,服裝美好,居所安適,可以說是樂生安死,無憂無慮。人們安于現有的條件和生活環境,就會達到一種無欲無求的境界,沒有過多的追求,也就不會有機巧與智謀,不會有人與人之間的爭斗與國家之間的戰爭。
社會發展到如今,環境、能源、生態等等問題開始凸現,可持續發展問題日益提上議程,再回思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就會覺得老子這樣設計他理想中的社會模式實在有他的道理可言,可以看出他的智慧所在。
老子“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理想社會在現實中可能很難實現,但老子所提到的美好品質——不爭守下、戒驕戒躁、寡言厚德等,都是人們可以親身踐行的。只要努力做到如此,何處又不是桃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