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冰
粗略估計,從小學到大學的十多年里,和我坐過同桌的同學至少也有二十幾個,然而今天我要說的這個同桌,是唯一一個對我一生影響最大,讓我一生難以忘懷的人,也是大家意想不到的。
她,就是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怎么會成為我的同桌?相信大家也會有此疑問,這還要從我小時候的家鄉說起。
我生于山東省一個重男輕女思想極其嚴重的鄉村。父母只養育了我們姐妹五人,我排行第四。
雖然當時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幸運的是我們姐妹五人沒有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只因我們的父母十分開明,他們從沒把我們姐妹五人看做鄉親們眼里的“賠錢貨”,而是盡自己的努力培養我們,這一點充分體現在支持我們上學上。
在我們家鄉,五六十年代,女孩子能堅持上學的很少。而我們姐妹五人最低的文化水平也是高中畢業,這也是我們姐妹五人,在以后的生活中相對比左鄰右舍的姐妹們有更好的發展空間的原因。
我父母堅持讓女孩子上學的事情,也成為鄉里鄉親們相傳的佳話,以至很長一段時間里,鄉鄰們都把我的父母奉若學習的榜樣。
我的三個姐姐,當時都是很愛學習的孩子,她們覺得別人家的女孩子很少能去學校讀書,她們能去讀書感覺很幸福,所以學習都十分刻苦,以至于她們后來也都嘗到了讀書的甜頭,有了自己理想的生活。
而我到該讀書的年齡時,卻讓父母傷透了腦筋。
生性頑皮好動的我,對于學習一點點兒興趣都沒有,讓我上學,簡直就像送我蹲監.獄一般。
1972年秋季,我該上小學了。開學以后,母親像送我三個姐姐上學一樣,早晨就早早地把我送到學校,然后就回家干活去了。
然而,一直到吃晚飯時間,母親都沒看見我的蹤影,嚇得父母和幾個姐姐滿天下的找我,后來從老師處得知,我在母親走后就跑掉了,發的書本都沒拿。
后來,母親在我四叔叔家找到我,把我領會家。
其實那天,我在母親走后,就一溜煙的跑出課堂,老師在后面追很遠,因為還要上課就沒有再追,我跑到常常去玩的小河邊,和那些不上學的小孩子們一起摸魚洗澡。
因為怕母親責備,到快天黑了,我才偷偷跑到四叔叔家混飯吃。
母親把我領回家中,本來想會挨一頓小板子,可是母親卻沒有很責備我,只是和我講大姐、二姐因為學習好,都有好的工作,上初中的三姐也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告訴我要好好學習等等。
我當時對母親的話充耳不聞,一心想的是玩耍,一天到晚摸魚、抓鳥、粘知了… …不亦樂乎。
在以后的一周里,母親每天送我去學校,我每天故技重演地逃學。
到第二周開學,母親送我上學的時候,特意從家里帶了一個小矮凳,我就有些納悶,我的桌凳不是已經在學校了嗎?(我小時候上學,村里的小學十分簡陋,學生是自己帶桌凳的,學校里的桌凳都是七高八低的,一直到初中去鄉里上學,才有統一的桌椅。)
我一路納悶,來到學校,母親拿她帶來的小凳子坐在我的課桌旁邊,和我一起上課、聽課。
母親這一招太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這一天也沒有敢跑。
直到我長大才知道,在我逃課一周后,實在沒有辦法,才去找到我的老師,與我的老師商量,征得老師的同意后,母親才這樣陪我上學,這樣以來,年近50歲的母親就成了我名副其實的同桌。
母親堅持陪我上課兩周,加上老師一直對我鼓勵,夸獎我學習好等等,還讓我當了一個小組長。就這樣,我慢慢地適應了學校生活。
當時只知道母親陪我上學,但不知道的是,母親每天起早貪黑地把家里的活趕出來,好騰出時間陪我,以至長大后,對自己逃學給母親帶來的辛苦深感內疚。
我最難忘的同桌——母親,讓我深感意外和驚喜的事情,還遠遠不止陪我上課。
后來,我能夠安心的上課了,母親對于上學也來了極大的興趣。
原來她陪我上課的那兩周,不只是坐在那里陪著,而是和我一起學習,我每天學會的課程,她也學會了,而且比我學的更好。我每天回家寫作業,她也抽時間寫,還說和我比比看誰寫得好。
再后來,我每天放學,母親在我寫完作業后都問我今天學了那些字,然后希望我教她,讓我做她的老師。
當時的我,覺得母親都沒有我識字多,能做母親的老師了,那種驕傲的心態,讓我很愿意教她,以至于讓我上課更認真地聽講了,為的是學好了回家在母親跟前“賣弄”。
我的母親,也認認真真地跟我這個曾經的同桌學習起來。她去商店買來包裝紙裁開,然后搓條紙捻兒裝訂成本子,母親就用這樣的本子寫字學習,鉛筆用的是我用過的鉛筆頭。
那個時候的課本內容極少,并且只有語文、數學兩科,家庭作業基本沒有,補習班更是聞所未聞。這樣,我每天放學回家先寫完自己那點兒象征性的作業,然后就給母親“上課“。
到農忙季節,母親也不間斷學習,很多時候,我睡醒一覺了,看見母親還在昏暗的油燈下寫字。
母親學習的事情,讓父親很“不齒”,經常諷刺挖苦她,但母親理直氣壯地說:我學習也沒有耽誤干活,讓你管?一來二去,父親對母親的“窮作”也視而不見。
母親的學習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我,于是我也更加努力的學習起來。
母親的學習,一直堅持到我小學畢業,后來我去鄉里的學校上初中,要起早貪黑地來回走,課程也多了,所以沒有更多的時候給母親上課。
母親也高興地說,她也小學畢業了,學的字足夠她用的了。
母親堅持五年的學習,收到了極好的效果。
母親的字寫得很漂亮,當時我的老師都夸我母親的字比他寫得好。后來我妹妹上小學,母親能很輕松地輔導她。
記得我上初中時候都有一天晚上,鄰居張大爺去我家讓給他念在外地當兵的兒子的來信,并且給寫一封回信。
當時我正在煤油燈下寫作業,我母親就說:妮兒在寫作業,我給您念,您說說想和娃說什么,我給您寫回信。
說著,母親就接過張大爺遞過來的信念起來,信念完了,張大爺驚的張的大大的嘴還沒有合上,用現在的話說:真是驚掉了下巴。
張大爺驚訝地說:還沒想到妮兒的娘識字呢!
后來,妮兒她娘識字的消息就不脛而走、不翼而飛了。
當時還有很多鄉鄰來找母親代寫書信。
母親最出彩的一次就是有一次生產隊選隊長,她負責記票的事。
那是我上高中以后的事,我是后來聽鄰居嬸嬸說的。那年冬天生產隊選隊長,每家去一個代表,當時我父親去外地姐姐家了,于是母親去參加選舉會,到唱票的時候,事先定的記票人家里孩子有病不能出席,有個大叔可能出于想試試我母親到底會不會寫字的目的,就提議讓我母親記票,沒想到我母親一點兒都沒推辭,負責的人也同意了,我母親就大大方方地走到臨時支起來的黑板前開始記票。
母親工整、大方的粉筆字,又驚掉了一地下巴。
從此,母親成了村里的名人,很多人都說,母親原來識字,這二十三年藏而不露呢,也有人說,怪不得她家女兒都學習好,原來是都隨她娘。
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母親的學問都是近五十歲以后才學會的,她的那份努力與刻苦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母親的刻苦、努力,也給她自己帶來很多方便,她能夠自己閱讀居住在外地的姐姐的來信,能夠自己給姐姐寫信。
母親在“小學畢業”后,十分喜愛讀書,我上初中以后,對于我的語文書,她總是愛不釋手,有時候我帶回的課外書,故事書,她更是如饑似渴地讀,用她自己的話說:世界上的事情真是太奇妙了,讀這些書,讓人感覺天地更寬闊了。
后來,我們發現母親如此愛讀書,我和姐姐們就時不時地買些書給她看,她后來還和妹妹學會了查字典。
我們都成家立業后,母親有更多閑暇時間讀書,這種讀書的習慣一直堅持到她的晚年,她讀過的大部頭的古典書籍有《紅樓夢》、《桃花扇》、《西游記》、《聊齋》等,至于后來的《故事會》更是讀的不計其數。
母親讀過的書,單就文學類來說,應該遠遠超過我讀過的書。
母親的這種學習精神,深深影響著我們姐妹,她不僅給了我們生命,更教會了我們如何對待學習,如果踏踏實實地工作、生活。
如今,我的同桌——母親,已經離開我十三年了,但是她的似乎永遠在我的身邊
母親,我的同桌,愿來世我們還做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