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經濟學034 | 需求第二定律(2/3)
上一章節講了需求第二定律中的【彈性】概念,彈性是價格變動大小比需求變動大小,同一個需求,價格比較高的時候,彈性就比較高,就意味著這種產品是一種奢飾品。而價格比較低的時候,就變成了必需品。
I. 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不存在垂直的需求曲線
不存在一種商品需求,無論價格多高或者多低,我們對他的需求量都不發生變化,因為人是會選擇替代方案的。當價格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是會尋找其他解決方案的,在實在沒有解決方案的時候,不解決也是一種方案,比如死亡、不治了。
經濟學的很多規律,反應的是幾千年不變的人性規律,阿爾欽有一張統計數據表,表現了1956年時統計的多個產業公司在生產時所使用的的最大用水量、通常用水量和最小用水量。通過分析可以發現,人是能夠發揮巨大的能動性去尋找替代方案,來適應他們身處的環境的,這是人的本性。
數據表
- 隨著時間的推移,需求彈性會變得越來越高,也就是說替代品會變得越來越多,對策越來越多。
A1. 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上網搜了一下“一瓶水洗澡”,人真的是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人可以泡澡、可以淋浴,也可以用一瓶水搞定洗澡。當價格上升到一定程度,不一定是奢侈品,但是做同樣的事情,人的需求量是可以不斷降低的
當價格上升到無法接受的時候,人的主觀能動性會去尋找替代方案,比如不用水洗澡了,比如只有下雨天才洗澡。。。
A2. 以后我怎么應用
所以人的需求量,其實是一本經濟賬,需求的程度是相對的。
有點理解上家公司的一些做法了,極度的壓榨成本,是相信這些成本是存在空間的,在這個基礎上無視人性化的需求。
事業可能不是省出來的,但是人有主觀能動性,那么就有足夠的空間來壓縮需求。
課后思考題
能否舉一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例子?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例子很多,比如貸款的利率的上漲,于是人們就尋找更低的貸款產品,如果實在沒有更低的貸款產品,那么就其他辦法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