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0412】需求第一定律(第一講)
需求第一定律的基本含義是價格提高,商品的需求量減少;價格降低到一定程度,需求量就會增加。
可以用一個坐標來說明,縱坐標是價格,橫坐標是需求量,一條傾斜向下的曲線,這就是需求曲線。當價格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橫坐標需求量就減少;當價格下降,橫坐標需求量就增加。在需求曲線上,縱坐標的價格可以理解為自變量,橫坐標需求量是一個因變量,當價格發生變化的時候,需求量會發生變化。整條曲線對應的是一種需求。在經濟學里面,一條需求曲線或者一個需求,它刻畫的是:當所有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格和需求量之間的對應關系。
課后思考:假如你是個菜農,你是種菜的,如果市場上的菜價上升了,那么你對蔬菜的需求量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
我的回答:站在菜農這一條需求曲線,我覺得是上升了,因為菜農是種菜的,菜價上升了,說明賣菜可以賺到更多錢,所以他應該會多種菜。
10.22【0413】需求第一定律(第二講)
那就是需求和供給之間沒有絕對的區別,當價格比較低的時候,人們是需求者,當價格高到一定程度,人們就會從需求者變成攻擊者;當價格搞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需求量就是負的,負的需求量意思就是說需求變成了供給,這是說需求和供給取決于市場價格。
當一件商品的市場價格比較低的時候,你是個需求者,你要買入;當這件商品的價格逐漸升高的時候,你對它的需求量就逐漸減少;當這個產品的價格進一步上升,你就停止購買,停止消費;如果它的價格還在上升,你就從需求者變成了攻擊者。講到需求曲線還得知道一個重要概念,叫“剩余”或者叫“消費者剩余”。一個人對一件商品的估值是跟他為了得到這件商品所付出的代價之間有很大的差距,比方說停電了,冰箱里價值300多的東西會壞掉,這個時候有人愿意給你供電,那你愿意付多少錢呢?300元以內的都愿意支付。但實際上每天支付的電價大概也就一度電一兩塊錢左右。這一兩塊錢跟300元之間的差距叫剩余,所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消費各種各樣的商品所享受到的剩余是巨大的。
同樣生產者和商品的提供者,他們也享受著很大的剩余。這當中的剩余是消費者和生產者共同產生的,沒有消費者的估值就不會有剩余,如果沒有生產者生產和提供,那也不存在剩余,所以我們把它稱之為“消費者剩余”是容易產生誤導的,所以稱他們為“交易剩余”,只要有交易,買賣雙方就能夠享受到無中生有的效用。
課后思考:凡是交易就有剩余,有剩余,買賣雙方都皆大歡喜。但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么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所謂的價格法,專門打擊商人定價過高的行為呢?
我的回答:價格法的出現是因為大多人誤解了價格形成的機制,以為價格是商人自己定的,擔心商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會無限制的太高產品價格。但是其實價格是需求決定的。
10.22【0417】需求第二定律-彈性的概念(第一講)
需求第二定律:需求對價格的彈性和價格變化之后流逝的時間長度成正比。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需求對價格的彈性會增加。
彈性大于1:代表這種商品是奢侈品
彈性小于1:代表這種商品是必需品
通過需求曲線中的彈性公式就可以看出:同樣一個商品在價格高的時候是奢侈品,價格低的時候是必需品(水在沙漠是奢侈品在沿海是必需品)
思考題:究竟有沒有一種商品無論價格多高,人的需求都是一樣的?
我的回答:空氣,這個和水不一樣不能節約用,但是當空氣貴到了一定的范圍,人們可能會找出替代空氣的東西,來生產空氣?
10.22【0418】需求第二定律(第二講)
【需求定律】的含義:需求定律是刻畫人的基本人性的,人性的特點,就在于他能夠尋找替代方案,隨著時間的變化,時間越長,能找到的替代方案就越多。
【需求第二定律】的含義:隨著時間的推移,需求彈性就會變得越來越高,也就是說替代品越來越多,對策越來越多
eg.石油剛漲價的時候,人民對于汽油的需求量并沒有降低,因為暫時找不到好的替代品,但是如果一直居高不下,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民就會尋找別的對策,可能是考慮買車的時候買新能源車呀等等
不存在垂直的需求曲線:因為垂直的需求曲線含義是:無論價格多高,人們的需求都不變,意思是說一個人沒有本事尋找任何的替代方案。
人是會尋找替代方案的:當鹽的價格高到一定的程度,人們就會尋找你別的替代方案,最后生病也是一種替代方案,甚至死亡。
人們能發揮巨大的能動定去尋找替代方案,圖標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