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故事,微小說,行業故事匯三大專題初次合作:【家鄉老行當的故事】征文活動截止9月12日已經正式落下帷幕了,感謝大家的熱情參與。
在此感謝各位簡友對鄉土故事,微小說,行業故事匯專題的支持和喜愛,希望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并和我們一起玩耍。
按照活動要求,依據文章質量、發布時間等因素,由5位金牌評委打分:
簡書官方代表:圓十二
鄉土故事專題主編:役北
微小說專題主編:月己
行業故事匯專題主編:偃思君
簽約作者:無戒
綜合推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具體獲獎名單如下:
一等獎
50元的等值獎品+1本簡書筆記本+30元的簡書券:
劉金山的嗩吶技術很好,好到什么程度?每逢喜事,嗩吶一響,高昂歡快,每個人都像踏著嗩吶的節拍走路,把氣氛烘托的熱鬧異常。每逢白事,嗩吶聲低沉哀怨,如泣如訴,令聽者動容,旁觀者往往聽著聽著就流出了眼淚。
二等獎
30元的等值獎品+30元的簡書券:
當然,姐夫家的餛飩自有它的奇絕處,皮薄餡鮮是一絕,他自己熬制的豬油拌料更是一絕。走過四代人的餛飩,至今不改最原始的味道,仿佛那裝在瓶中的桂花醬,一打開,久違的香味猛然自瓶中醒來,一如當初般馥郁。
最近幾年,在兒子的參謀下,孫大娘也推出了預約的形式。正常預約,第二天可以看香,收費二十元;若是加急非要插隊,收費直接變成了二百,盡管如此,門前的人不減反多。
只是,孫大娘的臉變得越來越恐怖。干瘦的臉頰上沒有一絲血色,一道道皺紋,橫七豎八地印在她的臉上,一雙眼睛空洞無神,好像被誰吸走了精氣,小孩子看見她總會嚇得哇哇大哭。
三等獎
一本書:
離開師傅后,他在鄉鎮上開了一家剃頭鋪。一個剃頭箱、一張蕩刀布、一把老竹椅、一臺柴火爐往街邊一支,就成了他的全部家當。但鋪子的生意并未因設施簡陋而冷清,憑著高超的技藝,喜娃的生意越來越紅火。但因他的出身不佳,人們并不叫他的名字,都愛稱他為“剃頭佬”,這在當地算是帶點貶義的稱呼。
陳師傅的修傘攤,就搭在馬路旁,鋪一張紅布,放一張小木椅,幾張小木凳。再把工具箱里的小鐵錘、剪刀、鋼銼、尖嘴鉗、螺絲刀、刷子,成卷的鐵絲,裝著針線的小鐵盒等工具拿出來。把這些齊放在紅布上,這修傘活計便開工。
手藝人確實需要一些天性。貴伯憑著眼神、手法和經驗,經他的手,劈啊,刨啊,一塊塊木料,像變魔術般,就砰、砰、砰擲地有聲,大大小小的圓桶一排排落在貨架上。
一傳十,十傳百,貴伯的手藝在銅鼓出了名。于是,當地人都請他上門,為自家添置這些桶,從挑水的大小水桶、澡盆,到鍋蓋、木斗、馬桶。貴伯說,他還上縣長家做過工,幾巡酒過后,從此有了交情。
恭喜以上作者,獎品會在收集齊各位的聯系方式后,盡快分發給各位。
請所有獲獎的6位朋友見到此文后,簡信我,發來你們的:姓名+手機號+詳細的郵寄地址+郵編,以便及時統一給大家郵寄獎品。
以上獎項不可重復獲得,祝賀各位!
本次活動所有作品著作權仍歸作者本人所有,非經允許,不得轉載,轉載請簡信作者索要授權。
最后,再次感謝各位簡友和簡書的工作人員。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