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2.精深練習是建立在一個悖論之上的:朝著既定目標掙扎前進,挑戰自己的能力極限,不斷犯錯,這讓你更聰明。類似的說法是,做那些不得不放慢節奏的事情,犯錯并加以改正--就像怕冰山,剛開始的時候會滑倒,會跌跌撞撞,最后不知不覺中就變得敏捷自如。
3.竅門是設定一個稍稍超過座機現有能力的目標:設定努力的目標靶。盲目受挫毫無幫助,實現目標才能突破原有水平。
4.第二個理由是,精深練習需要犯錯,才可以轉化為技能。而人們往往極力避免錯誤。所以,要理解精深練習是如何工作的,首先應該思考錯誤這個關鍵的“討厭鬼”在學習過程中扮演的重要作用。假設一個這樣極端的例子:有件事情,一旦出錯就很有可能性命難保,那么你有可能怎么掌握做這件事情所需的技能呢?
5.停下,猶豫,犯錯,并從中吸取經驗。
6.最佳的方法就是開啟電流,處理錯誤,然后重啟,就這樣一遍遍重復這個過程。努力拼搏并不是無關緊要的過程,二是生理上的必經之路。
7.問:為什么激情和堅持是才能的關鍵因素?
答:因為給一個龐大的神經回路包裹上髓鞘質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如果你不愛它,就不可能全力以赴,達到巔峰水平。
8.精深練習X一萬小時 = 世界級的技能。
9.精深練習有點像在一間不熟悉的黑屋子里摸索。起步很慢,常常會撞到家具;停下思考,再重新開始。動作緩慢,還有點痛苦,你在這個房間里摸索了一遍又一遍,犯了很多錯誤,每次都會更深入一點,在大腦中畫出房間的地圖,直到能夠在里面無障礙地快速走動。
10.第一步,技能學習著整體了解一項任務--一個大組塊,巨大的回路。第二步,盡可能把它分解成最基礎的組塊。第三步,花時間用慢動作練習,再加速,以了解其內在的結構。下面我們將進一步介紹這個過程是如何完成的。
11.放慢練習節奏使你更加關注錯誤,每一次都提高了精確度--而對于髓鞘質的生長而言,精確度就是一切。
12.不在于你能多快完成,而在于慢下來之后你能否做正確,“第二,放慢練習給了練習者更重要的東西:技能的形狀和節奏”。
13.如果我一天不練,自己就會意識到(退步)。如果兩天不練,我的妻子就會發覺(我的退步)。如果三天不練,全世界都知道了(我的退步)。
14.重復練習是無可替代且千金難求的,然而,套補充解釋幾點。
常規練習是練得越多越好,但是,精深練習并不適用這道等式。投入更多的練習是有用的,但前提必須是你處于最佳位置(狀態)。最重要的是,一個人每天能進行多久的精深練習似乎是有著普遍限制的。埃里克森的研究表明,多數世界級專家--包括鋼琴家、國際象棋選手、小說家、以及運動員,無論他們如何追求何項技能,每天練習3至5小時。
15.練習就是每天彈奏同樣的音符,人類的基本姿態--為一個想法努力,為你渴望的偉大成就努力爭取,然后感覺它與你失之交臂。
16.正是這種感覺,精深練習不是簡單的掙扎,而是有目的的奮斗:選定目標、努力爭取、評估差距、回到初始步驟。而且那種感覺同其他東西一樣,是可以習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