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可能會顛覆你對這本書的認知,屬于不看后悔系列!
如果一個人一生中只能讀一本書,那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你讀The Kite Runner. 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個情感博弈的復雜世界。理解了這本書,你也就理解了人性。
策劃 | 撰寫?|?定稿?| 排版 |??楊志斌
? 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全文約 4500 字,用時 16 小時 23 分鐘,預計閱讀時間 12 分鐘。原創不易,堅持原創更不易,覺得不錯請將此文分享給你身邊的小伙伴~
▌?前言
如果一個人一生中只能讀一本書,那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你讀The Kite Runner。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個情感博弈的復雜世界。理解了這本書,你也就理解了人性。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只是簡簡單單地介紹書中的情節,那樣還不如直接讓大家問度娘來得實在。我更想做的,是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讓大家更深入地洞悉人性,從而更清楚地認識自己。
所以對于這本書的情節概括,請戳https://baike.so.com/doc/3451506-3632081.html(或者點擊頁面左下角的閱讀原文也可,總之讀這篇文章前請務必看完),這里鑒于篇幅不再展示。我們今天主要結合這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人性,前方高能預警:
▌?深度剖析
貫穿The Kite Runner這本書始終的,是一個關于人性的問題:為什么哈桑會毫無底線地討好阿米爾?這種付出的背后,究竟是所謂的高尚之舉,還是一種非理性的執念?
你在讀這篇文章之前,可能會在豆瓣上看過這本書的書評,其中不少人都在大力稱贊哈桑的忠誠、無私、純良、正直。
個人認為,這種喊口號式的書評純粹是對人們的誤導,是對人性的錯誤解讀。別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個心理學概念:后情感合理化。
這一概念由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專家Leon Festinger在一次心理學實驗后首次提出,它是指一個人下意識或者違心地做了一件事后,會因為潛意識里的自我肯定而發生認知失調,認為這件事是正確的(無論客觀上是否正確),并會努力替自己找各種理由辯護。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情況都暗含了這一理論。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一個曾經幫過你的人很可能會再次幫你。
用后情感合理化理論來解釋就是——這個人在幫過你后,大腦中控制邏輯的部分就會分析:“既然我幫過你,那說明你是個值得信任的人,否則我也不會幫你嘛。”
這其實是一個逆向合理化的過程,由結果反推原因,即由“我幫過你”反推出“你值得信任”,繼而得出“既然你值得信任,那我再幫你一次也無妨”的結論。
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男人在一個女人身上付出了很多,包括時間精力以及金錢,那么這個男人就會變得更離不開女人,即使他并不是真的愛她。
原因很簡單,男人在女人身上投入了那么多成本后,大腦便會進行邏輯分析:“我為什么要對你投入這么多?肯定是因為我喜歡你、我離不開你,否則我也不會傻乎乎地花那么多錢給你買東西,花那么多時間陪你出去玩?!?/p>
而這本質上是一種自我欺騙,因為男人并不是愛女人本身,而是舍不得花在她身上的時間、精力、金錢,舍不得那些無法收回的沉沒成本。而這種“舍不得”的背后,是一種付出未果的不甘心,是一種非理性的執念。
由此,男人便會產生愛上女人的錯覺,進而加大對女人的成本投入。
這便是后情感合理化的威力——它可以讓一個人毫無底線的付出,甚至并不知道自己受了“后情感合理化”的影響。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說,哈桑。
沒錯,哈桑之所以一味地、無底線地討好阿米爾,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后情感合理化”的影響——
還記得這本書第二章末尾的片段嗎?
Hassan(哈桑) and I(阿米爾) fed from the same breasts. We took our first steps on the same lawn in the same yard. And, under the same roof, we spoke our first words.
Mine was Baba.
His was Amir. My name.
Looking back on it now, I think the foundation for what happened in the winter of 1975 – and all that followed –was already laid in those first words.
看出來沒有?哈桑出生后說出的第一個詞匯居然是“阿米爾”。
從心理學角度講,哈桑已經將阿米爾認作了“心理媽媽”。更為直觀的理解就是,哈桑將阿米爾視作自己最親近的人。
所有的孩子都渴望獲得“心理媽媽”的愛,比如阿米爾,終其一生都在尋求爸爸的愛。而哈桑也不例外,他毫無底線地為阿米爾做出讓步,其實就是為了討好他,希望獲得阿米爾更多的愛。而這一系列的討好行為非但沒有讓阿米爾更愛哈桑,反而使得阿米爾疏遠了自己。
這個時候,按理說哈桑應該及時止損,但人的天性就不擅長否定自己——哈桑不僅沒有否定過去的做法從而及時止損,反而替自己之前的討好行為作辯護(既然我之前都是心甘情愿討好他的,那說明他值得我這么做),并一直延續之前的做法(無論正確與否),這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后情感合理化。
所以,我們從表面上看,哈桑對阿米爾是高尚的,是無私的,但實際上,哈桑后面的一系列討好行為只是被“后情感合理化”操控了而已。
結果就是,他的討好行為并沒有換來阿米爾的愛,反而使他疏遠了自己。如果這個時候停止討好,那么他會心有不甘——我前面的心血都白費了,這是我無法接受的事實。所以他只能繼續討好下去,繼續受“后情感合理化”影響,直到獲得“心理媽媽”的愛為止。
可見,哈桑在后期一系列的討好行為,本質上講是一種付出未果的不甘心,是受后情感合理化操控的非理智行為。
而現在,第二個問題又來了——哈桑竭力討好阿米爾,后者非但沒有感激之心,反而貶低、疏遠哈桑,這背后體現了一種怎樣的人性?
先給大家一點提示:要想弄懂一個人,就要把自己想成這個人,并考慮這個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當下所面臨的處境。
對了,如果你想提高深度思考能力,請務必在看下面的分析前先自己思考30秒,得出自己的結論,然后對照下文綜合分析。當然,如果你讀這篇文章只是為了娛樂,可以立刻往下讀。
可憐而單純的哈桑,終其一生想要獲得阿米爾的愛,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種種討好行為只會像大山一般把阿米爾壓得喘不過氣來。
阿米爾本身因為嫉妒,擔心哈桑奪己父愛,總是找借口不讓父親見到哈桑,哈桑卻不顧前嫌,繼續無底線地討好他。漸漸地,阿米爾發現,除非他給予哈桑同等分量或者更重的回報,否則他心中總會有虧欠感。
而恰恰是這種虧欠感,讓阿米爾選擇了貶低與逃避他所虧欠的人,也就是哈桑。
當哈桑被阿塞夫等人凌辱時,阿米爾為了保住藍風箏來換取父親(阿米爾的心理媽媽)對自己的愛,選擇了逃避。為了寬慰自己對哈桑的虧欠感,他一時間成了種族歧視者,認為哈桑只是個哈扎拉人(阿米爾是普什圖族,很多普什圖族人對哈扎拉人有歧視),值得為自己犧牲。
這樣,通過貶低奉獻者的價值,接受奉獻者的虧欠感就降低了。
其實,這種貶低心理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那些只付出不索取的人,他們很少會得到接受他們幫助的人的尊敬。典型的例子便是“舔狗”,為什么舔狗付出那么多,卻依然得不到愛情?——太重的虧欠感會讓“被舔者”不得不通過貶低舔狗的價值來降低這種愧疚感。
后來,阿米爾又選擇了逃避。他覺得自己欠哈桑太多了,實在無法面對哈桑,便請求父親辭掉阿里和哈桑,另換仆人。這一要求當然遭到了父親的嚴辭拒絕——阿米爾不知道,哈桑其實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萬般無奈的阿米爾只好設局誣告哈桑偷了自己的東西,這才逼走哈桑。
其實,阿米爾的父親也經歷過這樣的虧欠感。他曾經與仆人阿里的妻子偷情,才有了私生子哈桑,但他作為當地有名望的人,沒有開口公開這件事,所以他很愧疚。為了彌補這種虧欠感,他的做法是慷慨解囊,幫助那些所有需要幫助的人。這當然是少數人處理虧欠感的方法,盡管稱不上是最好的辦法,卻也是勇者的道路。
而現實生活中更多的人會選擇阿米爾的做法——貶低或者逃避自己虧欠的人(不然也就沒有舔狗這個梗了)。
可惜,阿米爾即使再逃避,這種虧欠感依然會存在于他的內心深處。而且他越是逃避,虧欠感就越重。當這種虧欠感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便會演變為罪惡感。
這種罪惡感必須要找到一個發泄口,來減輕阿米爾良心上的不安。
他知道自己是個罪人,渴望被懲罰。可惜哈桑只知道討好,不知道憤怒,而且最后為了保護阿米爾的老家連性命都沒了,所以這種罪惡感就沒有了發泄的途徑。
二十多年后,他終于在阿塞夫(后來的塔利班頭目)這里得到了他渴望已久的懲罰。于是,當肋骨被不銹鋼拳套一根根打斷,當嘴唇被重擊碎成像哈桑一樣的兔唇,他的內心卻痛快至極,并感慨:“我體無完膚,但心病已愈,終于痊愈了!”
講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風箏》,這篇文章雖然是為了抨擊舊社會長幼尊卑的殘忍,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何嘗不是虧欠感無處排遣后的產物呢?然而文章中的主人公并沒有像阿米爾這么幸運,終其一生,也沒有消除掉內心的愧疚,最后陷入了無盡的自責。
▌?最后的話
最后講一句題外話,The Kite Runner是一本寫人性的書,里面涉及到非常多的心理學知識。這篇文章限于篇幅,僅僅講解了兩個點——后情感合理化、虧欠感對人的影響——因為這兩點最能概括全書情節(說實話我本來打算寫一篇書評的,不過發現這本書簡直是寶藏,一篇文章難以覆蓋)。書中當然還有其他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比如利用幽默化解尷尬的思維模式等等,以后我會專門抽時間打磨這一系列文章的。
另外,這本書堪稱英文描寫的典范,書中對畫面的描寫極為形象,這一點我曾在秒殺英文寫作系列——第一彈:閱讀與模仿中提到過,而且這本書語言難度不算高,有四六級詞匯基本就可以應付。所以就算單純從語言學習的角度考慮,這本書也值得大家一讀!
正好京東有這本書的購買鏈接,不貴:
另外,公眾號英語逆襲君后臺回復“風箏”,即可獲得這本書的英文原版電子版。(不過還是推薦收藏一本實體書,像這樣的好書值得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