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Instagram上有一組插畫挺火的
這組插畫色彩飽滿,天馬行空
中國化元素配合西方式視覺效果
令人印象深刻
這是插畫師倪傳婧(Victo Ngai)的最新畫作
業內人士說
她的作品既有史詩的恢弘,又完美保留了童心童趣
搜索這個姑娘以往的作品
發現她的代表作真不少
怪不得總感覺這種畫風好像在哪兒見過
▼為虎牌設計的廣告
▼為麥當勞創作的龍年新春海報
▼為漢莎航空創作插圖
▼為紐約客創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為奧美制作猴年插畫——“巨不可能,聚可能”
倪傳婧25歲時就登上了福布斯under 30藝術榜
成為榜上最年輕的中國妹子
這兩年更是拿獎拿到手軟
藝術、意念、體驗是一體的
這位90后姑娘的藝術人生
其實就是把異想天開變成現實
把巨不可能之事“聚”為可能
倪傳婧在廣州出生,香港長大,現居紐約
高中畢業后,她只身一人到紐約求學
念了在當時看來并沒什么前途的插畫專業
雖然畢業后很可能會沒有飯吃
但倪傳婧還是決定堅持下來
正是這份執著
打開了她走向羅德島設計學院這個世界頂尖藝術院校的大門
畢業后,她跑到紐約求職
大學期間賺外快、出版作品的經歷并沒有讓找工作變得更容易
她不得不厚著臉皮給各大媒體編輯發郵件
當時的她
住布魯克林黑人區的房子
吃最便宜的飯菜
拼命省錢
只為把自己設計的明信片寄出去
讓更多人看到
▼她寄出的圣誕卡片
她制作了600張圣誕卡
每一張卡片的后面,都親手寫下自我介紹和作品網址
設計和印刷的成本給她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壓力
幸運的是,這樣的用心終于為她爭取到《紐約時報》的一個機會
打開了她人生的另一扇門
翻開倪傳婧的插畫
你會感受到一股濃郁的中國風撲面而來
獨特的視角
斑斕飽滿的色彩
虛幻而真實的敘事
讓她的插畫別具一格
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提到中國風在國外的天然優勢,她坦言
“在國外,我畫作里面的中國元素確實是一個賣點
不過我并沒有特意去販賣異國特色
這些東方味道是在香港生活成長的烙印
構圖和意念是本土文化潛移默化的結果”
她沒有接受過正統的美術功底訓練
對自己的專業水平一度很沒自信
但導師Chris Buzelli常常告訴她
“風格是一個人畫畫的習慣
每個人生來就擁有獨特的風格,恰如每個人生來便與眾不同”
這讓她漸漸意識到
風格即存在
最好的作品總是源于真實
風格只是自身的延伸
她認為好的作品并不能完全依靠華麗的修飾
而要有好的理念和誠意的表達
碗蓋頭(Bowl Cut)是她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靈感來自小時候剪西瓜皮頭的記憶
她在創作這幅畫時特別想家
因此作品中添加了很多童年的東西
比如老式熱水瓶、電風扇、沙發上的珠珠掛飾等
她覺得,如果作品蘊含真實的情感
往往更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每次創作之前
她總會先找到一個故事作為靈感的突破口
她說: “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和能做的事
不懂如何用其他方式來創作”
她享受在自己構建的故事中任意游走,自由冒險
她喜歡開放式的畫風
每幅插畫傳達出來的其實只是某種宏大事物的一部分
她喜歡把人物畫得小一些
突出背景和環境
這讓人們不禁思考宇宙的廣袤和深遠
插畫改變了她的生活狀態
使她從貧困的黑人區搬進了曼哈頓
再也不用擔心溫飽問題
除此之外
她似乎并沒有改變太多
“既有錢賺,又是自己喜歡的事。
既可以隨時工作,又可以在任何地方”
這是倪傳婧對自己目前生活現狀的歸納
談到未來
她說自己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個霍比特人
一天可以吃七頓飯
而關于插畫事業
她在意的從來不是什么獎項、商業機會之類的東西
她說
“我希望,在不丟掉最初作為青年插畫家的熱情和激情的基礎上,還能進步”
歡迎勾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