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迷糊糊中聽到“滴滴滴”在夢里響的聲音。這聲音很熟悉,啊~好像是鬧鐘的聲音。聲音越來越近、越來越響,啊~好吵~受不了了 ~我去~要起床了~按掉,繼續再睡。一會兒,“滴滴滴”的聲音又響,啊~第二個鬧鐘~啊~還是按掉再睡一會吧,困啊,又冷。又一會兒,第三個鬧鐘又響了,真的要起了~再不起床就遲到了。這個過程的這個階段最“痛苦”,靠著一股小強打不死的意念,與風中的戰斗機般的勇氣,揭開被子~
最近,發現英語課班里遲到的人特別多,且遲到的人數跟氣候有關。天氣越冷遲到得人越多,天氣熱反而準時率較高。看來起床難的不止我一人。查了一下原因,說法有下:
1、生物學因素。體溫越低,人越迷糊。冬天室內外溫度都降低,身體處于迷糊不活躍狀態,也就將大大增加賴床的可能性。
2、人體構造學因素。人體大腦底部一種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夠分泌褪黑素(褪黑激素),這種激素能促進睡眠。褪黑素的分泌原理與陽光相關:接觸陽光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讓人處于覺醒狀態;當接觸不到陽光時,褪黑激素開始分泌,昏昏欲睡。而冬天晝短夜長,天亮的時間比春夏遲,有利于褪黑素分泌,讓人產生睡不醒的感覺,賴床就變得自然而然了。
3、哲學因素。熬夜,是因為沒有勇氣結束這一天;賴床,是因為沒有勇氣開始這一天。賴床并非是對起床本身的反抗,也并非是為了多掙這幾分鐘或幾十分鐘的休息,本質上它是對將要開啟的這一整天的反抗,是對這一整天中將要做的事情的倦怠或厭惡。
4、社會學因素。我們的理性告訴我們早起早睡身體好,生物屬性會告訴我們身體是否已經醒來,而社會屬性會告訴我今天早上這節課要不要緊。如果早上這節課不去無所謂,而我的身體還想繼續睡覺的話,那就決定了逃課睡覺。如果今天早上這個課老師劃考前重點,嘿嘿,社會屬性告訴我不去會死得很慘,所以一般會提前起床去占位,那么生物屬性此時就無關緊要了。
5、地理學因素。南方人賴床的一大原因是家里沒有暖氣!被窩里跟被窩外是兩個天。
綜上所訴,把起床困難癥說得頭頭是道,怎么辦?總不能天天遲到吧?還是得起來啊,于是我又查閱了針對“起床困難”的解決辦法。方法有:
1、鬧不停法。提前一個小時開始鬧,每5分鐘鬧一次,鬧得你實在受不了了,哈哈,只好起床了。同時你可以把鬧鐘放在離床很遠的地方。夠不著“貪睡”鍵,鬧久了受不了只好爬起來去按掉(夠虐了吧)。
2、意念轉移法。找一些溫暖我們心窩的起床“誘餌”。如:阿Q精神!牙一咬,心一橫,心里默念:天怎么這么熱啊,好熱啊!就這么爬起來了。又或者提前準備愛吃的早餐,想想早餐就起來了。
3、看到讓人愉快的事。心理學發現,我們睡眠時荷爾蒙在體內產生變化,導致多數人醒來后沮喪或心情不佳。我們可以每天晚上寫下第二天最讓你感到高興的事。把這張紙條貼在床頭或鬧鐘上,一睜眼就能看到,這會幫助你心情愉快,更樂于迅速清醒來迎接新的一天。
4、臥室色彩要明亮。顏色也會影響我們的心理情緒。床單、被套、靠枕不要選擇暗色調,可以采用紅色、桔色、粉色這些暖色系,明亮、生動的色彩會啟動腎上腺素分泌,讓人興奮,感覺身體很有力量。或者在床邊放一盆喜歡的植物,睜開眼看到,心情美美的。
5、音樂。音樂可以助于喚醒沉睡的心,撫慰人的心靈。可以把鬧鐘鈴聲設置喜歡的音樂或舞曲,定期更換。也可以把家里的收音機或唱片機定時到起床時間自動打開,早晨聽些音樂、新聞或有聲讀物能很有效地幫我們更有精神。
6、飲食。日常可以多吃一些像蔬菜、水果這樣富含纖維的食物。適量的食補可以彌補冬天人體內陽氣的不足。
7、良好的睡眠。早睡才能早起,良好的睡眠在冬天變得尤為重要。定時每天按時睡覺按時起床,長期養成健康的生活規律,起床也就不那么痛苦了。
起床是一天新的開始,別讓起床困難影響了一天的好心情,所以我們要愉悅的睜開眼,愉悅的迎接光明。清晨~你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