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借鑒了群友的。
針對兒子的學習與生活中的“不夠好”,我以“幫他變得更好”為目的,設計“互動方式”,希望能潛移默化地幫他在各方面都“越來越好”。而我要提醒自己的是:決不可心急,不可求完美,一定得順其自然(做得好~贊賞;沒做好~不責)。
一、生活方面:針對收拾書桌問題,個人衛生。我要這樣做:1.心平氣和,剛開始允許睡前收拾,盡量不催促;2.提醒不能以不耐煩的口氣;3.即使經過三次提醒,還是沒收拾好,也不生悶氣,因為自己已經盡力了,不強求。4、沒收拾干凈,不生氣,因為孩子已經去做了。
二、學習方面:針對學習沒有內動力,不認真的問題。我要這樣做:1.學習是他的事,盡量他自己去想辦法提高成績;2.成績好壞只是一個階段的表現,不必太緊張擔憂,鼓勵為主;3.老師如果反映他在校的不好表現,不再說教,提醒為主,點到為止,多看少說。4.出現敷衍,抄襲,拖延時間的時候,稍作提醒,鼓勵他做到的部分,哪怕只堅持了十分鐘。
三,運動鍛煉問題。我要這樣做:盡可能制造機會鼓勵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