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自己反思的東西,跟督導后的思考相比,后者更加深刻更加透徹。
感謝劉老師的不斷賦能,讓我本是挫敗的心有了力量。
中立,不評判,無條件接納……這些我們都知道,但是做起來真不容易。
空杯心態,中立原則,接納不喜歡的來訪者,接納不同的人。接納度在生活中也可以練習 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更多的包容心,擴大自己的容器。
沒有抱著欣賞的態度看待來訪者。遇到一個愛嘮叨的人,要有第三只眼觀察,覺察力,搜集信息,看到她背后的需要,她也許只是需要被傾聽,被看見。
不要急于把正在急于說的來訪者拉回來定目標,會讓他感覺感到壓迫和不舒服,貼著她走,不急于拉他回來。
以來訪者的目標為目標 ,而不是硬是逼著來訪者設立符合自己期望的目標。
如果對來訪者的目標可行性表示懷疑,也不要立刻順著他走,可以試探地問,你覺得可行性怎么樣?你覺得孩子對于真樣的改變感覺怎么樣?他覺得可行性怎么樣?
我們咨詢師本身不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本身對咨詢對來訪者就是有影響的。咨詢師是人不是神。
來訪者只是暫時沒有學會愛的技能,探討如何更愛孩子的方法。她想說就讓她說,也許在別人面前總是受到批判,而只在你前面受到理解和欣賞。
找例外:怎么做到能溝通的,什么時候還能溝通,什么時候比較好
她來找你咨詢說明她在努力找資源去改變,說明她努力在改變,這總比她不管不問好吧,要看到她的正向。這是因為她沒有學會怎么更好的與人聯系,這需要我們跟她建立規則,不怪他,這是我們沒有給她設置好。
來訪者不說話,可能在提醒我們我們需要調整,用比較溫和的方式在提醒,就比如孩子不搭理你,是為了避免沖突,是不想把矛盾激化。
當她話很多,說明她需要說,(愛一個人給她需要的,而不是我們認為的)就讓他說,說明她信任你。需要我們傾聽,去看見她的努力,看到她背后的期待和不容易,她當下需要這些就讓她說。她說那么多遍都沒有被看見被理解,這么執著應該被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