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名稱】:
《好好學習》
【閱讀目標】:
1、如何做構建知識管理體系
2、我現在的知識管理有什么問題
3、如何改進
4、知識和臨界知識的概念
【作者】:
成甲
很多人是從羅輯思維“得到”App的音頻節目《成甲說書》了解我的。在與羅輯思維合作的過程中,我有幸入選了羅輯思維評選的“中國最會學習的人”,而2016年“得到”年終盤點全年銷量TOP 10的節目中,《成甲說書》占了三成。我是怎么做到這一點的?除了大量閱讀外,《好好學習》這本書詳細介紹了背后的方法。
我主業是做景區設計咨詢,2009年聯合創辦了北京京都風景生態旅游規劃設計院,并擔任常務副院長。很多人奇怪為什么我要不務正業去研究認知思維,去運營一個知識管理的公號,去寫一本知識管理的書?我還曾多次受邀在清華MBA、第九學院、多角度沙龍、中國惠普、埃森哲、中國人壽集團等機構團隊進行演講,做關于個人時間管理、知識管理方面的課程和分享。
其實不管是主業、副業,我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深入思考問題,熱情分享經驗,激發別人潛能。
每當我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思考能給別人啟發,就讓我覺得生活特別美好。所以如果《好好學習》這本書能讓你有哪怕一丁點兒的啟發,或者有什么不同的理解,歡迎在我的公號“個人知識管理”下回復留言,隨時告訴我你的想法和意見。
【閱讀感受】:
1、定義:
知識:能改變你行動的信息才是知識
臨界知識:少數的知識能給我們帶來關鍵影響
2、學習知識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理解底層規律,自己就是一個煉丹爐,外部輸入東西,經過加工形成全新而又熟悉的認知。
3、學習臨界知識,首先是學習底層思維和方法,然后才是具體的知識和技能
我想起自己曾經頭腦里的一個疑問,為什么一本書要累贅地說那么多,講的就僅僅只有一個道理?用一句話能表達的東西為什么要反復論述,你說什么我都信了。哈哈
還記得以前數學經常要推導公式,我內心就有個聲音,我記住這個公式就好了,為什么還要大費周章推導。
現在發現自己錯了。
所以我不知不覺養成了一個壞習慣,就是“以為自己懂了”,但是其實自己根本不懂。堅持小的習慣和努力,累計大的突變,構建底層認知是理解復雜現象的關鍵,而底層認知本身要步步為營,偷不得懶。
4、學習知識的兩個心態:綠燈思維,以慢為快
因為我人比較貪心,所以一般來說我在知識的洪流中是會淹沒的,所以我要做的更多不是綠燈思維,來者不拒,而是信息的分辨與獲取。
以慢為快是我的重災區。我自己分析原因在于焦慮。對快時代的焦慮、對學習的焦慮、對比較的焦慮······但是恰恰成甲老師敲醒了我的警鐘,慢就是最好的快。真正高效的學習是把臨界知識學習透,理解他的底層規律和方法,然后把知識學為己用,然后舉一反三。
5、如何提升學習能力——反思、以教為學、刻意練習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吾日三省吾身”都是強調反思、復盤的力量。我日后需要通過小確幸進行反思總結吧。好的認可自己,更多是反思自己的收獲,當看到自己在進步,這就是每天的“小確幸”
以教為學,好為人師,教的效率是最高的。所以以后我打算我的學習節奏是:主題閱讀——實踐——課程設計——寫專欄——講課,當完成這個整套過程后,我相信我慢慢會真的理解這個知識點。這背后的邏輯就是輸入——內化——輸出的過程。
刻意練習。不要老把一件事情過于簡單化,永遠都要實踐!實踐!實踐!實踐出真知。
6、提升知識掌握層次的思想回路:
做事的順序:做出假設(計劃)——采取行動——產生結果
反思的順序:觀察結果(現象)——研究原先假設——反思、矯正假設
7、老師根據《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升級后變成以下8個習慣
【下一步行動】:
1、調整小確幸
書中提及到的《富蘭克林自傳》提及自己在養成13個道德準則,采用的是“集中精力一次實踐一項,待一種習慣養成之后,再實踐另一項”的方法,為了監督自己,他便每日自醒。
我自己都有寫小確幸的習慣,其實自從記錄小確定后,我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前,我的小確幸只寫讓我開心的事情,其實也有慢慢進行改版,現在把一些事件的發生,對我有啟發,讓我學習到新技能、新啟示我都會進行記錄。
小確幸的第一個目的達到了,就是讓我有幸福感。第二個目的需要改善,就是今天得到的收獲、吸取的教訓能讓我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2、好好學習一下黃金圈法則,近期看幾本書都有提及到。
why——what——how
3、精讀書中提及幾個重要的臨界知識
復利效應
概率論
黃金思維圈
進化論
系統思考
二八法則
安全空間
3、每月寫總結,我發現自己還有一些點是沒有考慮到的,參考參考。
【每日一句】:
術從簡、道從心
是什么拯救過你,你最好就用它來更好地拯救這個世界
聽過無數的大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