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得作者是因為微博推薦,然后去看了她的博客,挺有深度,也比較有自己的想法。
她的第一本書賣的是愛情史,所以我一直沒有興趣去看。
游記類的文學之前比較喜歡蔻蔻梁,有點冷幽默特質。但傅真則是另一條路線。她的旅行有很多感想和反思。也可以看出來她有非常精彩的人生經歷。
其中一篇講述印度婚禮的章節占了較大的篇幅,也算是對印度電影演繹的盛大印度婚禮有了另一側面的真實注釋。
當然對于作者的部分感想我持保留意見。記得看《菊花與刀》時編譯者在批注原作者文章中對日本文化極盡溢美之詞是有失觀察者的公允的。看傅真寫的印度游記時,我亦有此感覺。
作為觀察者還是要守住客觀的砝碼的,不過畢竟只是個人游記,向來也不能對作者要求太嚴。游記是帶有個人感情的,而不是報告書或新聞稿。
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是比較濃縮的。很多年不見印滿書頁的鉛字了,行間距和字體都比現在主流的排版要小,竟然讓我有復古之感。作者是貨真價實地在寫作。而不是現在很多意義上的碼字賣字。
如同有的讀者所言:傅真的文章,是有自省的。這點非常難能可貴。
不過——當然這是后話了,在讀了李娟的《冬牧場》之后,我個人認為精神層面上李娟的視野更廣闊,描寫的世界和對其的體會也更為生動和深刻。這或許就是旅行和真正在一地生活的本質區別,異鄉客的反省是短暫的內觀,而扎根于一地的悲憫之情,可能才真正突破表象,而接觸到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