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這是一個表相有些荒謬的故事,可是當所有人都認可,荒謬卻變成合理的存在,成了行事的準則。
兇殺案發生前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幾乎整個鎮子都知道有人企圖行兇的事了,甚至包括被害者本人,期間兩個兇手情緒上有過很大的反復,態度從堅決到猶豫不定,他們理智恢復時也曾經尋求一個阻止行動的人,未果,那些路過的竟然都像粉絲一樣支持,他們是在最后的時刻重又下定決心,整個行動中兄弟兩人也是交替行使主導權。
其實他們最初嚷嚷也只是想泄憤,就像酗酒的醉漢最多當街大罵踢爛幾個路燈之類無關的東西,借著酒精壯壯膽表明一下立場,但心底清醒的那部分始終是張開的,這時候只要有個人把他拖到路邊,自會安靜下來。
可是在這個小鎮,對于這件與性命相關的事所有人都麻木,他們的天真變成了愚鈍,他們的圍觀實際是在推波助瀾,他們曖昧的態度變相鼓勵了兇手,可以說,是整個鎮子的人一起犯下的這樁兇殺案。
我相信“人性本惡”,惡本性激進,是一顆火種,隨著一絲風就可以舞動起來。這個故事里唯一代表善意的克里斯托.貝多亞在徒勞地奔波著,他疲憊焦急卻沒有方向,一直與被害人圣地亞哥.納賽爾擦肩而過,每一次錯過,圣地亞哥都離死亡更近了一點兒。主教的巡視以及那場浩大的婚禮點燃了大家熱情的同時,也燃盡了理智,人們放大了情緒,看似守著自己愛憎分明的標準,實際打開了瘋狂的閘門,克里斯托的努力像微不足道的泡沫,一點點地被消耗掉。?
天底下所有故事里都會提到愛情,在這里,會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和愛情有關的故事嗎?關鍵人物安赫拉.維卡里奧起初是在保護誰?有人說是她父親,但依靠只字片語提到的場景并不可信,那人一定出現在過場的人物里,我甚至懷疑過一直忙于拯救死者的克里斯托。后來喧囂過后安赫拉維看清了自己的心,終其一生等到了那個人,多年后巴亞爾多.圣羅曼提著簡單的行李回到這個毀掉他的地方,兜兜轉轉的半生,物非人也非了。巴亞爾多也會愛上安赫拉嗎?我不知道,或者這會是另一個故事的起因
關于愛情,那求之不得的東西,當日你遇到時并不自知,后來你牽了 別人的手才醒悟,可是要舍棄一切去追尋嗎,你要問問自己是否有這個勇氣。?
作者用看似零亂的碎片拼接起來一個脈絡清晰的故事,筆觸干燥明亮,在那個喧鬧的海邊,即使滿地血光依然擋不住朗朗的晴日,故事每一個角落我都能感受到強烈的光,即使在晚上,在他渲染下門廳、街道的燈也是清脆的,每個人的表情都那么清楚地放在字里行間。我們能在作者引領下看到這份荒誕是因為站的角度,如果現在能把自己抽離出來做為一個觀察者旁觀這個世界,旁觀自己每天的24小時,會哭還是笑?更可怕的是,會不會感覺乏味?
作者提問,你能逃過命運這雙翻弄風雨的手嗎,答案像一個駁論,想說能,如果當時每個人都說出如鯁在喉的真相。可關鍵就在于人生中“如果”的幾率小到仿佛不存在。“不能”似乎也不準確,回頭想想,往前行進的過程里哪一步又少了自己的決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