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過日子,有些東西可以攢,例如錢可以攢,好習慣可以攢;有些東西則不能攢,例如猜疑不能攢,怨言不能攢。
如果一個家庭里,充滿猜忌與怨言,就不會有幸福可言;反之,一個沒有猜忌和怨言的家庭,必定其樂融融。
不過凡事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家人之間,一輩子不產生一丁點怨言,的確很難。
有怨言怎么辦?一定不要攢。
因為積攢怨言的后果非常嚴重,當超過了個人可以承受的限度,會導致集中爆發,嚴重的話,或瘋狂,或崩潰,對人對己都有殺傷力。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有了怨言立即對人抱怨,那樣整日絮絮叨叨,不是抱怨這就是抱怨那,負能量時時擴散,只會讓人對你敬而遠之而已。
二
有怨言,先要找到怨言的來源,以便對癥下藥。
例如,有一陣子我對老公總是不滿,追根溯源,卻是因為老公總會在打掃衛生時悄悄扔掉一些他認為沒有用的東西,其中偶有個別我留著備用的東西,一旦用到了卻找不著,就會不由不生氣。
一開始,我發現老公這樣做時,選擇了隱忍。只是次數多了,這隱忍就變成了怨言,強行埋在心里,就發酵成了怨氣。怨氣是壓不住的,時間一長就會表現在臉上不說,還會影響自己的心理,像我,有段時間會看著老公很不順眼。
后來,我決定不再為了和諧而和諧,還是主動對老公說出自己的意見來。我告訴他,因為他不常在家,對家里的具體情況不了解,不知道哪些東西還會用到,以后扔東西前最好跟我溝通一下再確定是否要扔掉為好。
說出來之后,既提醒了老公不要想當然地隨手扔了自己認為沒有用的東西,又不至于我老是壓著對伴侶的不滿在心里——那樣強壓著不滿,日子久了就會演變成怨言和怨氣。
因此,當自己心生怨言時,首先要弄清楚怨言的根源在哪里,才能積極地尋求化解或消除怨言的途徑。
三
化解和消除怨言的途徑不止一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酌情使用。
最便捷的方法,是和當事人直接溝通,像我前面所舉的例子中,與老公直接就事論事地溝通一下,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可是,有時候直接溝通的效果并不好,那怎么辦呢?
那就先調節自己的心態,試試自己能否消化得開,不必心存郁悶,生出怨言來。例如,我老媽已是快76歲的人了,說話總按自己的想法來,并不考慮是否帶給別人壓力。這兩年,她總說我過年前后一去看她,我父親的亡靈就會擾亂她,讓她生病。也就是說,老媽把自己冬天容易生病的原因歸結于我去看望她。
我聽了這樣的話,心里是真堵得慌——不去看望老人,是不孝;去看望老人,擔罪責。總之,無論我怎么做,在老媽那里都不對。但是,我改變不了老媽的思想,無法和她進行有效溝通,只能自己內部消化,多多體諒40后老媽的局限。
跟老公就此事傾訴了一下后,我決定此后每逢臘月和正月,也就是過年前后,我就不再按照常情常理去看望老媽,讓她找不到生病的借口,對她身心或許有利。與老人,無法較勁。寧可別人誤會我不孝順,也不要讓老人總犯嘀咕生毛病。
當直接與當事人溝通的辦法不能使用時,一定要自行排解郁悶,或者找值得信賴的人交流一下。這樣一來,就不會心存怨言,對自己造成傷害。
四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我女兒就是這樣的孩子。
女兒對我的言行有不滿時,也曾經直接說出來過,但常常被我視為頂撞家長。善于找規律的女兒常會避免直接表示反對我意見的方式,另辟蹊徑來宣泄自己的不滿。
還在上小學的女兒最常用的宣泄郁悶的方式有以下幾個:
掉淚。隨著年齡增長,女兒很少哭出聲來,卻會默默垂淚。每當我發現她在掉淚,就會意識到自己隨口一句責備的話已經讓她受了委屈或者大有壓力,連忙予以解釋。女兒也是“哭得易,笑得快”,見問題得以解決,就不再糾纏此事。
臉色。不是很嚴重的情況,女兒不會哭,而是會在臉上表現出自己不開心或者自己生氣了。看她臉色不對勁,我自然要主動詢問一下原因。女兒見得到了媽媽的體貼和關心,本身就很高興,何況接下來我還能格外耐心地聽她說話呢?
沉默。當一個人超常沉默時,就意味著心里有事兒。女兒平時在家是話癆,一旦她沉默不語,就是遇到了煩心事。這時,我會對她噓寒問暖,主動跟她攀談,直到她說出自己的郁悶為止。這樣,女兒就不會積攢不良情緒。
我覺得我女兒的情緒流露法值得大人借鑒。誠然,我們大人不能過于情緒化,遇事要理性淡定,但也不必在家整日強顏歡笑,總是要裝沒事人兒。適度把自己的真實情緒流露出來,既會得到家人更多的關愛,又會創造更和諧的溝通機會。
如此,怨言何在?都被及時化解掉了,就不會存在心里發酵下去。
五
無論如何,在家庭生活里,無論有什么怨言,都不要積攢。
尤其是夫妻之間,本來沒有什么大的矛盾,日常多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如果這些小事都轉化為怨言,卻會成為定時炸彈,在某一天把婚姻給炸毀。
許多夫妻離婚,不是彼此間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敵不過生活的繁瑣,心里積攢了太多怨言。如果當初把怨言及時化解或消除掉,就會是不一樣的局面。
因此,當你有了怨言,首先要積極找到其產生的根源,其次是選擇化解或消除怨言的方式——或直接溝通,或自行消化,或與人交流,或善用情緒,從而做到對癥下藥,今日怨言今日畢,絕不存留心里,以免生出更多負面利息。
不過,有一種怨言的宣泄方式不可取,那就是逢人便訴苦,對誰都抱屈。這樣做的后果是,自己不斷強化自己的負面心理,從而放大了自己的壓抑和委屈,這樣對問題的解決不僅起不到任何積極作用,還會招人厭煩。并且,早晚有一天,你在外面的抱怨,會傳到自己家里,家人聽了,只會誤解更多,隔膜更深。
訴苦的對象,要有所選擇,非真摯可靠的人不要訴也!不相干的人聽了你的苦衷,背后只會添油加醋地亂傳,權作茶余飯后的笑談,對你的境遇毫無幫助不說,還會產生更多的負面效果。
說一千道一萬,切記:有怨言,不要攢!
備注:本文原題目《有怨言,莫積攢》,原創作者高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