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一個小鎮(zhèn), 歌唱家黎錦暉先生寫的一首燴炙人口的《桃花江是美人窩》,唱的就是我們這。桃花江是美人窩,桃江縣的擂茶盡你喝。
喝擂茶在我們這早已成為習俗,幾乎家家戶戶都備有陶制的擂缽、擂茶架,擂茶棒(長約1米6的油茶木)
做擂茶時,先將擂缽、擂茶棒用開水消毒,然后將擂缽放在木制的擂茶架上,再把茶葉放在鐳缽里。鐳缽內(nèi)壁有凹凸不平的齒形,再用擂茶棒在擂缽里不停地繞圈。慢慢的茶葉就成了粉末狀,然后放入芝麻、花生米、黃豆、生姜。為了使擂茶更加香氣四溢,勤快的女主人會事先用小火把芝麻在鍋里炸一炸,芝麻不用炸得太久,否則擂出的茶會有苦味,但是我們這里的女主人大都心靈手巧,炸的時間與火候把握得恰到好處,炸出的芝麻黃燦燦,香噴噴。
將材料放進擂缽后,左手按住擂缽的頂部,手里拿著木棒在缽里不停地搗,搗的時候不能用力過猛,不然會把陶制的擂缽搗爛,如果擂茶時把擂缽搗爛了,我們這,是個不好的兆頭,但是手巧,能干的桃江女人很能把握力度,很少出現(xiàn)這種情況。
放材料時很有講究,首先一定要把茶葉放進去擂爛后,才能再放芝麻,花生,黃豆,如果茶葉和佐料一起放進去,茶葉就搗不爛,飄在上面,我們這里的人會說擂茶的人技術還沒到位,所以,擂茶時一定要先把茶葉放進去搗爛。再放芝麻,花生,生姜,再用幾尺長的山楂木或上等油茶木制成的擂茶棒旋搗,一邊搗,一邊加入少許冷開水,使成糊狀后,用白糖開水調制而成,擂好的擂茶稠粘如米糊,呈淡咖啡色,香氣撲鼻,入口滑溜柔潤,甜爽,喝了后清涼可口,滋味甘醇,四季可飲,尤以暑季為盛。有客來時,用大碗盛滿。客人隨喝隨添,客人喝得越多,主人越高興,這是接待常客,若有稀客來,一邊喝擂茶,一邊還擺上自制的茶食,有油炸紅薯片,油炸巧果皮,爆米花,酸豆角,炸黃豆,辣椒蘿卜等,八十年代后,已有生產(chǎn)擂茶的加工廠,亦有臨街專買擂茶的經(jīng)營戶,擂茶已走出桃江,走向世界。
桃江的婦女懷孕后,有特別要喝擂茶的習俗,老人說喝擂茶越多。養(yǎng)出的嬰兒越白胖,正因為桃江人自小就喝擂茶,所以男人身強體壯,女人膚色白嫩,要問天下美女哪里多,桃花江是美人窩。
談到桃江擂茶,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三國時劉備率領軍隊過洞庭湖,軍中將士感染上了一種怪病,一路上病倒了數(shù)千人,隊伍帶病行軍。勉強支撐到了桃江境內(nèi),再也無力前行,劉備只得下令就地休息,并派人四處尋醫(yī)問藥,醫(yī)方倒是找來不少,但無濟如事,一日一位老爺爺路過劉備軍營,見軍中將士紀律嚴明,很受感動,便主動獻出祖?zhèn)髅胤饺鷾瓷祝枞~,當?shù)乩习傩照襾硖绽徍湍景簦凑绽衔陶f的配料和制作方法,把生米,生姜,生茶葉搗碎后,沖上開水讓將士們飲用,其效果果然十分靈驗,有病的迅速康復,無病的不再感染,三生湯為何有這般奇效?用中藥的觀點解釋,生米能潤肺上火,生姜能理脾解毒,生茶能提神化倦,三味相合,便有導經(jīng)理脾,清熱解暑之功效,世世代代生活在桃花江釁的人民,為預防疾病,廷年益壽,經(jīng)常服用三生湯,逐漸成為一種飲食習慣,隨著農(nóng)作物的不斷增多,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三生湯的原料不斷改善,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擂茶。
桃江的擂茶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擂茶的材料也有變化,擂茶時除了芝麻,茶葉,花生,白糖,春天加入折耳朵葉,夏天放些野菊花,秋天加些藕片,折耳根莖,冬天加入葛,不同的原料不同的滋味,不同的效果。一位外國游客喝了桃江的擂茶后,連聲贊道,“我跑遍了大半個地球,喝過上百種飲料,都比不上桃江的擂茶好喝!
桃花江是美人窩,美人窩的擂茶盡你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