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沙白
昨天在群里說起茶,我想起來,怎么可以忘了擂茶呢,作為一個一天三碗擂茶不嫌多的桃江人,要來講講桃江擂茶。我獨講桃江擂茶,因為客家人也喝擂茶,這是度娘說的,雖同是擂茶,但估計做法有所不同,我就不去亂說明一通了。
益陽市境內桃江縣,喝擂茶早已成為習俗,幾乎家家戶戶備有陶制擂缽、擂缽架、擂茶棒(長約1.67m的油茶木)。做擂茶時,先將茶葉擂爛,次放芝麻、生姜、花生米,均擂成糨糊狀,還有各式口味,用白糖開水調制而成,像豆漿、似乳汁,喝起來清涼可口,滋味甘醇,四季可飲,尤以暑季為盛。
有客來時,用大碗盛滿,客隨喝隨添,客人喝得越多,主人越是高興。這是接待???。若有稀客來,一邊喝擂茶,一邊還擺上自制的茶食,如油炸紅薯片、炒黃豆、炸巧果皮、爆米花、酸豆角、辣椒蘿卜等。80年代后,已有生產擂茶的加工廠,亦有臨街專賣擂茶者的經營戶。
這是度娘說的,不過也比較接近桃江人民的生活了。在我家這塊小地方,無論一年四季,客來客往,敗火消毒,總少不了的就是一碗擂茶。家里飯后閑坐,喝碗擂茶,聊一聊。鄰居來串門,喝碗擂茶,坐一坐。貴客登門,也是一碗擂茶,敘一敘。
當然貴客喝的擂茶,里頭料更足,花樣更多,還會放糖,都是一些過去老百姓難吃到的東西。如果你來桃江的普通農家,喝到甜的擂茶,那你在她心中就是貴客。
一些敗火消毒的藥草也可以擂進擂茶,這時候,擂茶就是藥茶。拿水一沖,有清新的藥草香味,但沒有苦澀的咀嚼感,除了茶面上飄著的一層綠色,和散發的草香,這就是一碗普通的擂茶。
擂茶的都是女人,因為男人很少有能做細致活的。小小的一個擂缽,用一根長的擂茶棒從慢到快地碾碎里面的花生、芝麻和茶葉,我試過一次,奶奶制止了我,說,她怕我把她的擂缽打壞了。所以我不會擂茶,在老家肯定嫁不出去。
還有一件事,我不喜歡包裝的擂茶和擂茶機打出來的擂茶,缺少了擂茶棒與擂缽的碰撞或是材料密封包裝后失去了擂茶新鮮的口感,味道不好。
我帶過現做的擂茶給朋友,她很喜歡,后來她去超市買了一包桃花江擂茶,她說好難喝。所以我不推薦購買包裝的擂茶,它已失去擂茶的原汁原味。而機器打出來的擂茶,缺失了那種綿密的口感,沖泡出來就是一碗水一樣寡淡。
最后來點歷史知識,度娘說至遲在北宋以前,芽茶沖泡法已經發端了。于是拌有姜、鹽等物的擂茶不僅被士大夫階層所譏笑,南方的廣大地區也逐漸摒棄不用了。
這種現象,從《東坡志林》即可看出:“唐人煎條用姜,故薛能詩云,‘鹽損添常戒,姜宜煮更挎’……近世有用此二物者,輒大笑之?!钡捎诜N種原因,擂茶在北方民間卻仍十分流行,有蘇轍《和子瞻煎茶》詩可以證明:“北方茗飲無不可,鹽酪椒姜夸滿口,我今倦游思故鄉,不學南方與北方……”
我想作為南方省份的湖南,桃江依舊有擂茶可能是人口大遷徙的緣故,畢竟我們李家,追溯而上,也是隴西李氏。
一篇不算科普的科普,這時若來個桃江人,估計要笑話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