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這是回來治療的深層原因,動機是什么?為什么在這里治療能堅持這么久,還要繼續走下去?
我感到還是有一些問題和癥狀需要處理,表層是直接處理這些癥狀,比如焦慮,恐慌,害怕的情緒以及睡眠、腰疼等障礙。
深層的原因想從表層的癥狀里挖掘到內在的深層的資源與潛能。通過對自己癥狀的了解,對自己性格和成長經歷的理解,充分的認識,接納自己。從而將自己的癥狀或毛病轉化為一種資源和能力,即可以治愈自己,與問題和平、和諧共處,又可以以自己的案例和成長故事來幫助到身邊的人或其他需要幫助的有緣人。
選擇到這里來治療,是多種因緣的巧合,也是一種希望的指引與傳遞,我的表妹就是在這里治愈的,親身看到成功的案例,給自己增加了信心和勇氣。也有自己近年來也在潛心學習心理學,學習心理咨詢,自己也想成為一個心理咨詢師,這要求自己也必須有這樣一個深入學習體驗的過程,把自己當做一個案例來學習成長。
這里的環境、師資以及檢測、治療等設備都是規范、齊全的,是正規的精神科,同時也有心理咨詢。即可以接受藥物治療,又可以接受心理咨詢,是相對理想的地方。個人在時間金錢成本上也是可以適應的,似乎是一個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自然選擇,也是頭腦理智的思維與選擇。
直覺的、深層的、內在的原因,自己有一種強大的愿望與渴望。接受心理咨詢是對自我的一種慈悲與關愛,一種心理和精神的滋養與需求,是對自我的疼愛與療愈,是對過往經歷、童年創傷的補償與重塑,是對自我價值與生命意義的探索。深刻的感受到咨詢過程,本身就是自我價值與生命意義的一部分,她正在整合、聚焦自己的價值方向。做一個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人,充分的展現表達自己的生命,用一個生命去搖動另一個生命,同體大悲,萬物一體。
二,當咨詢師說道,我感到你對我不夠信任,你有自己完全信任的人嗎?我有些激動和憤怒。咨詢師問我,你對他人信任嗎?對咨詢師信任嗎?
近來我一直帶著這個問題去生活,去工作,去覺察,去反思。我對自己足夠信任嗎?與自我的關系正是一切關系的反映。
我對自己是不夠信任的,對家人親人朋友和他人是不夠信任的。我會努力去信任,并會付出信任友好的語言和行動,但內心會升起懷疑和沖突,會有不確定和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掌控,受到傷害或損失。我會站在自我的角度去權衡利弊,保護自己的利益。在與他人的交往合作中,特別是在陌生交往、初次合作,我害怕失去信任與掌控,從而讓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過多的思慮、懷疑、擔心等情緒,讓我感到憤怒,憂傷和無助。
我正在培養對自我的信任與關愛,放松,放下對關系的掌控,選擇去相信、面對和承擔。我能感受到這樣做時我會焦慮、猶豫,也會有輕松、釋懷。我看到信任對我來說正是一個功課,我需要對此有更多的探尋與體悟,這也正是我療愈的過程。相信自己,信任生活,生命的進程,這是身體固有的語言和智慧,我會用她替換掉頭腦的舊有的限制性的思維模式。
此刻,我想在今后的咨詢過程中,我將用兩種身份去參與,來訪者與咨詢師,與我的咨詢師形成合力,共同去面對來訪者,同時自己作為咨詢師接受學習與督導,讓自己的能力與能量得到成長。這需要共創一個新鮮的心靈的環境和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