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智力、聰明,這些概念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看到高智商、高智力和聰明的人,你會認為他是什么樣的人?
這群人在我心中的印象大致是這樣的:
他們是一群人與天才比較接近的人,有些甚至就是天才,他們天賦極高,反應快,記憶力非常好,能夠想到一般人想不到的事情,各種考試不在話下,只用付出少量的努力就能達到一般人全力以赴的水平。
上面的認知可以看作是我的“常識”。
今天讀到一篇文章,讓我對聰明這個概念有了新的認識,這篇文章可以歸到“反常識卡”。
這些新的認識同樣來自于陽志平博客
總結下來,聰明的人在以下三種智力中突出,
第一種,神經智力。他是以神經系統的有效性和準確性為主要衡量目標,受基因的影響非常大,天生的成分比較高。
第二種,經驗智力。是在不同領域長時間的學習、長時間的積累、長時間形成的技能體系或知識體系支撐的能力。這也叫智力,叫經驗智力。
第三種,反省智力。反省智力與人的理性密切相關。
為了讓讀者更好的理解這三種智力,作者列舉了三個人的例子:
納什
電影《美麗心靈》的主人公納什,他是美國極具天賦的數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納什,就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聰明人,天賦的高智商,在學校就是學霸。
小野二郎
從十五歲便開始學做壽司,多年磨礪,精益求精的學習讓他成為日本國寶級的壽司制作大師。我們傳統觀念認為小野二郎只是多年經驗積累出來的專家,不算聰明人,但他們恰恰也是聰明人。比如齊白石畫蝦,科比對訓練的癡狂等都算此類。
巴菲特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之一,靠投資,成為世界首富。他每天要做的都是很重要的決策。他的聰明在于,不管別人的看法如何,堅持合理的運用信息作出最優的決策。
如果我沒有讀到這篇文章的話,可能一輩子都會認為聰明人就是第一種類型的人,像納什這樣天賦極高的人。甚至會經常錯誤的將一些牛人比如巴菲特等誤認為是有投資天賦的人,將他們也劃歸到第一類中去。
真正的聰明就是神經智力、經驗智力和反省智力的組合。
天生的神經智力也許已無力改變,大部分人注定平庸。
但是經驗智力和反省智力確實可以后天習得,成為一個聰明的人,高智力的人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和練習獲得的。
聰明這個看似與一般人無關的概念,從神經智力、經驗智力和反省智力的角度來看,實際上是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傳統的關于聰明的認知容易蒙蔽人們的雙眼,總是會認為只有聰明的人才將什么怎么樣,將自己歸為普通人,其實是一種變相的借口。
真正的聰明并不需要天賦,而是一種人人可以習得的后天的智力。
具體怎么習得,推薦多逛逛陽志平博客,讓我們一起走向聰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