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平時工作很努力,但是依舊沒有晉升。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我們有沒有意識到,并非是不夠勤奮,而是我們一直停留在戰術層面,在戰略上的懶惰卻毫不自知。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01 難以晉升的原因是什么?
在我剛參加工作的那些年,發現一個現象,看上去很復雜的問題在公司高層那都能迎刃而解,難道這些人真是天生如此聰明嗎?
當我后來到了一家規模大很多的公司,公司發人事任命通告,把CFO(首席財務官)任命為某事業部CEO(首席執行官),又或者是CMO(首席市場官)任命為COO(首席運營官),按照我們通常的理解,CFO不是只擅長公司財務嗎,CMO不是只擅長市場嗎,為什么這些高管可以無視崗位及行業的限制。
從高級經理到總監的職位上,崗位的通用性并不高,從總監到副總裁,雖然只有一級,但可能中間猶如隔著一條鴻溝,難以跨越。并不是因為工作經驗久了,隨著年限增長而自然升級。量變到質變的規律在這里可能會失效,這也是俗稱的“天花板”。
如果有一天,和你一起進入公司的同事比你晉升的快,一年不到就做了你的上級,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晉升的人不是你,即使你很努力的工作。
我相信你的朋友里一定有那么一些學東西很快,做什么仿佛都比較厲害的人,他們真的比你要更聰明嗎,不見得,他們一定是發現了某些學習之道。
這些在行為和結果上反映出來的差別,體現了人的認知能力和水平高低。
認知能力也可稱為“格局”、“境界”等等。
02 什么是認知?
認知是人類認識事物的過程,對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
認知能力包括了人的學習能力、決策判斷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儲備的能力。
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視覺,是人類生理上的信息輸入,而認知則是大腦對輸入進行加工后的高級處理。
研究認知的科學被稱為認知科學。
首先了解認知科學六邊形:哲學、語言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人類學、神經科學。這些學科互有關聯,相互交叉,從不同維度研究人類的認知過程。
哲學是研究萬物本質的學科,語言學通過語言來研究人類思維,語言作為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心理學從人的行為去研究人的心理,認知心理學把人腦比作計算機闡述信息加工的過程,計算機科學研究軟件和硬件以及邏輯對信息的處理。神經科學從生物層面解釋思維和認知的運行機制。
哲學的三大基本問題,我從哪里來,要到那里去,我是誰。對應到科學研究的基本大問題,生命是如何產生的(生物學),萬物是如何產生的(物理學、化學),智能是如何產生的(神經科學、認知科學)。
順便提一下科學和技術的區別,科學的作用是認識世界,技術的作用是改造世界。
03 ?認知層次
認知層次的定義,分為低級認知能力和高級認知能力。
低級認知能力:識記,理解,應用。識記——能背出公式。理解——懂得3+3=6這個等式代表什么。應用——能夠用掌握的公式解題。
高級認知能力:分析,評判,創造。分析是一種復雜的思維活動。把一些凌亂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綜合,找出其中的共性,找出聯系,建立一個框架。抓主線就是一種分析能力。評判是一種獨立思考,也是批判性思考的核心內容。從書本上閱讀到知識,如果應用低級思維能力只要記住就可以,在合適的時候運用知識。
但評判能力不同。要求你對書本知識進行獨立思考。判斷出其合理之處與不合理之處,然后有理有據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評判也包括自我評判,就是說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為人處世不斷進行反思。評判的高級形式是思辨,是多元思考。創造是最高層次的思維能力.
以上分層,來源于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的認知領域。
那么怎樣才能提提高認知層次——不斷練習高級認知能力并逐漸強化到成為你的一種本能。
幽默,也是一種高級認知能力。
04 ?認知發展公式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帕金斯(不是帕金森)提出了一種認知發展理論。指出智力主要由三個維度構成。一是神經智力,指神經系統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先天成分很高,但是通過不斷的訓練也能重塑;二是指經驗智力,指個人積累的不同領域的知識和經驗,這屬于后天因素;三是反省智力,指解決問題和完成挑戰智力任務的策略(計策、謀略)。
反省智力可以用四個關鍵來理解。第一個關鍵是策略,也就是你的做事方法和思維方式。有的人智商挺高,但沒能成大事,就是缺了一些高層次的策略。第二個關鍵是積極態度,人生總會遇到挫折,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有韌勁。第三個關鍵是自我監控和管理。每個人都有一定水平的神經智力和經驗智力,你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狀態,才能更好地調用這些智力資源。第四個關鍵是反省,遇到問題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然后再去找別人或者外部的問題。
找別人的問題很容易,找自身的問題很難,但如果不去找自身的問題,就失去了一次讓自己成長的機會。
心理學家帕金斯提出的可學習智力理論,用公式來表示就是:可學習智力=(神經智力+經驗智力)× 反省智力。在公式里神經智力和經驗智力之間用的是加號,說明這兩種智力是相對平等的。反省智力是乘號,相當于放大器。因為反省智力可以統籌調配前面兩個智力資源,所以非常重要。有的天才最終一事無成,就是因為少了策略、思維方式和韌勁,普通人可以通過策略、思維方式和堅持來提升層次。
反思的概念來自于三論(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中的控制論的反饋概念。
反饋的意義在于修正輸入,以達到提升輸出質量的目的。
05? 多元思維模型
多元思維模型來自于查理芒格。查理芒格認為,單一的思維模型作用有限,人們應該將多個思維模型結合起來使用。平時可以把思維模型放進一個個的格子里(柵格理論),需要用的時候,按需取用。
本質上,這和跨界思考的方式類似,都是提倡人們思考的時候,不應局限自己的思維。
1)歸納思維:從一個個具體的事例中,推導出它們的一般規律和共通結論的思維。
回憶一下,有多久沒有對自己的工作進行總結,有多少次閱讀,看完就完事。聽過那么多事情,是否有去探尋事件背后的原因。
在一個被動接受資訊的時代,每一個熱點事件,我們都可以看見許多有洞見的思維和評判,我們樂此不疲的看著各種公眾號的文章,卻從來沒有思考事件為什么會發生,背后隱藏著什么。自媒體的繁榮,和人工智能結合的資訊推薦更容易讓我們失去思考的能力。
歸納思維的缺乏,會讓我們工作一年365天,只有量的積累,沒有質的變化。
2)批判思維:一面品評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說,一面進行思考。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歷來都強調批判思維。批判思維包括獨立自主、自信、思考、不迷信權威、頭腦開放、尊重他人等六大要素。
起源于農耕文明的國家人民,更容易盲從權威,比較缺乏獨立思考能力。這和農耕文明的自給自足有一定關系,和海洋文明相比,農耕文明更為保守,難以創新。農耕文明靠天吃飯,對于權威的依賴性更大。
現代的教育仍然缺乏獨立思考,為了標準化輸出,提高教學效率,提倡標準答案,這對于學生時代的成長打上了一個難以改變的烙印。標準答案容易限制人的思維,實際上萬事萬物無刻無時都在變化,過去的標準答案換了環境,就不一定繼續成立。
3)逆向思維:從反面想,看看結果是什么。
我們都習慣于正向思維,從開始推導到結束,以正常的發展趨勢來做預測。正向思維模式容易遺漏風險和不可知因素。正向思維是一種常規的思維方法,當你想到一個方法的時候,他人也能夠想到。
而逆向思維屬于非常規思維,可以有效彌補正向思維的弊端。
舉例來說,我們要完成一個任務,通常的思維模式,會把所有的任務都羅列出來,導致事無巨細,主次不分,任務的完成情況難以保證。如果采用逆向思維,我們只需要做一件事情,把所有可能導致這項任務失敗的因素列出來,然后針對這些因素制定對策,成功率就能增加許多。
4)分解思維:把一個問題分解成各個部分,從每個部分及其相互關系中去尋找答案。
分解思維能夠將復雜問題簡單化。
5)推理思維:通過判斷、推理去解答問題。也是一種邏輯思維。先要對一個事物進行分析、判斷,得出結論再以此類推。
6)交叉思維:從一頭尋找答案,在一定的點暫時停頓,再從另一頭找答案,也在這點上停頓,兩頭交叉匯合溝通思路,找出正確的答案。在解決較為復雜的問題時經常要用到這種思維,如“圍魏救趙”。
交叉思維對應的實例是“跨學科”,許多創新利用的是交叉思維方式。
7)轉化思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障礙時,把問題由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使問題變得更簡單、更清晰。
同樣一件事,如果表達方式稍微換一下,就能有完全不同的效果。舉個例子,作為一個用戶,當你和程序員說“你這代碼有bug吧?”,他會想“你是不是不會用啊敏感詞”,但是你如果說“這個程序執行結果好像不太對是不是我的用法有問題”,他就會想“這里是不是有bug啊”。
以上思維模式在后續文章里有相應介紹。
06 ?小結
提高自己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如果以計算機來作為比喻,計算機要更有效率,則需要CPU更快,內存更大,最關鍵的是軟件的算法要高效。計算機是數據加算法,數據是我們所獲取的信息,我們的策略就是軟件的算法,軟件運行之后的結果則是輸出。
認知系列偏重思維能力提升,相對具體的技巧性知識會顯得抽象難懂。如果只是閱讀,沒有深入思考和實踐,僅僅知道這些知識,并不能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只有經常有意識的重復訓練自己使用學習來的思維方式,才能潛移默化的改變自己,突破自己。
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一種魔法,可以讓人變得更智慧,那該多好??上н@就像希望世界和平一樣,是幾乎沒有可能的事情。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要做好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的準備。沒有不勞而獲的方法,一夜暴富的方法都寫在刑法里。也沒有任何教程學了之后就能立刻擁有某項能力。前人的經驗和知識,是燈塔,能夠給我們以指引,明白我們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所以你需要運用并且開始實踐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從任何一件需要你進行決策的小事情開始。要想著時間是這個宇宙中最強大的主宰,當我們不再注重眼前的利益,而著眼于跨度更長的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生活和工作正在逐漸改變,學習這樣的事情,不是一件很容易見效的事情,我們要看到三年以后,五年以后堅持學習給你帶來的變化。
如果說世上真有什么書是看了離成功更近的,那一定是你不愿意觸及的那些專業書籍,例如《親密關系》、《策略思維》、《思維與決策》、《認知心理學及其啟示》、《宏觀經濟學原理》、《哲學原理》、《決策與判斷》、《批判性思維原理及方法》等等。
當你還是個嬰兒的時候,首先學會的是在地上爬行,這時候你看到的是地板、桌子腿、這是你眼中的世界。當你學會站立的時候,你眼里的世界不再是地板和桌子腿和凳子腳,眼里的世界也發生了變化。當你的身高不斷增加的時候,你眼里的世界也變得更大。
認知升級和嬰兒成長的過程一樣,嬰兒成長伴隨著身高的增長,眼里的世界發生了變化,成年人的認知升級伴隨著思維的成長,因此提升格局,改變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