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晚上參加了易仁永澄老師的這個分享會,感受頗深,看到大部分同學已經(jīng)做了很完備的筆記,我這里就不復述老師的講課內(nèi)容,而是重點說一下我自己對本次分享的理解和對我實際工作的幫助。
在此次課中永澄老師將幾個重要理念貫穿在一起,為我們找到了成為高階知識管理達人的規(guī)律。從我的理解,這個規(guī)律就是“關注價值”,以“輸出為導向“來構(gòu)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首先理解自己要實現(xiàn)的“道”是什么?這也是之前老師《目標管理》分享里所一再強調(diào)的,必須要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么!
在聽完易仁永澄老師分享會之后,我的思考:
我建立個人知識管理體系的目的是什么?打算建立一個什么樣的知識管理體系?它的用途是什么?我要利用這個知識體系去實現(xiàn)什么目標?
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我真正理解了,我該關注、收集什么信息,該如何加工歸檔這些信息,如何去使用這些信息。其實我們建立知識管理體系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這個體系能自動運轉(zhuǎn)幫助我們高效地完成工作,實現(xiàn)目標,不需要不斷去做重復的類似性質(zhì)的工作。并且這個知識體系一旦形成,我們可以跨界打通多個知識體系,讓自己思維能力和視野得到大幅提升,能更快速地成長。
而這個知識體系在建立的初期,必須是要打下堅實的基礎,簡單的收集、分類資料是沒有意義的,必須以輸出為導向去建立起這樣一個知識體系,將信息進行過濾、分析、加工,并付諸實踐,最終總結(jié)出自己的規(guī)律,然后將這些“知識塊”有機地組織起來,搭建出一個可以高效處理問題、達成目標的知識體系。就像易仁永澄老師說的:知識管理的目的就是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你產(chǎn)生的經(jīng)驗如何高效復用的問題!
在整個分享會中,老師提到了知識管理的四個層次,我感受頗深。
第一個層次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是:經(jīng)常更換器物,即不斷嘗試新的工具,只關注工具;這樣會浪費掉很多時間,我之前就有犯過這類錯誤;
第二層次:較低水平的知識管理者,只關注收集、存儲、分類的問題;抓不住本質(zhì)。思維模式是認為信息是稀缺的,自己感興趣就趕緊收集,總是想如果未來會用到呢?(典型窮人思維);我自己也出現(xiàn)過類似的思維模式,非常耗費精力,大部分收集到的信息是無用的,對達成目標,實現(xiàn)價值和輸出沒有任何幫助。
第三層次:關注術:消化、積累、體系;如果把龐雜的信息糅合在一起 ;我目前正在嘗試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對各種信息進行消化、吸收。
第四層次:最高層次:考慮意圖,也就“道”,要做到這些事情,我要在知識管理中怎么做??我的使命、目的是什么??
我的理解是這四個層次并不是只能按順序才能完成,而應該是在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時候就應該抓住“道”—-第四層次的核心,同時掌握基礎的知識管理工具、分類方法、對知識進行不斷地積累、消化、歸納總結(jié)和輸出,同時看自己所建立的知識體系在實踐中應用的情況,是否在幫助自己更高效地完成工作、逐步接近目標,整個過程是連貫的,也是不斷升級、更新的,并非是死板地一個層級一個層級的上升。這是我的理解。同時,我也不認為一個知識體系是一蹴而就的,這一定是隨著我們學習、工作、生活而不斷更新、升級的,這是一個終身升級的系統(tǒng),是一個不斷積累才能達到越來越高效地系統(tǒng),但是我們從一開始就必須為這個系統(tǒng)的應用設定好目標,否則是無法建立起一個有用且高效的個人知識體系,而只能始終處于非常低階的層次,無法做到實現(xiàn)價值、對別人有價值的作品輸出。
以上僅是我對本次分享會的感想和理解。非常感謝易仁永澄老師的分享,讓我在參加過初級知識管理訓練營之后,又從思維層面對知識管理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同時也讓我可以避開很多彎路,加速自己知識體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