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紀實文學,寫的俄國著名研究學者、生物學家、哲學家柳比歇夫,獨特傳奇的一生。
他生前發表了70來部學術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類學、昆蟲學方面的經典著作,各種各樣的論文和專著,他一共寫了500多印張。500印張,相當于12500頁打字稿,一個穩當的作家工作量。
另一方面,他熱愛生活,看話劇、旅游、電影、音樂劇、文學等等,他多有涉獵,生活豐富從容,分配均衡飽滿。
加繆說過“生活就是透辟地理解”這句話應用到柳比歇夫身上,甚為恰當。
他無休無止地進行自我工時標定,任何活動——休息、看報、散步,他都記下時間,多少小時多少分鐘。然而對什么都了如指掌,連損失了多少小時多少分鐘,他一一明了。
他實行時間登記制度,但自己動手每天統計,還親自做結算,詳細到了無情的地步,什么也不隱瞞,什么也不縮小。不僅如此,他還擬訂計劃,預先安排好下一個月的時間。
他遵循了自己的時間統計法,由于他從不把半個小時看成是少量的時間,他做了很多事。
柳比歇夫的經驗在于充分使用一天中的每一個小時,一小時中的每一分鐘,時時考慮實效。在一生中可以把工作干個夠,可以讀大量的書籍,可以學會好幾種語言,可以出門旅行,可以飽聽音樂,可以教育子女,可以在鄉下居住,也可以在城里居住,可以栽培花園,可以培養青年一代……
另外,他善用月、年度總結。
年度總結中,把所有干了的、讀了的、看了的統統收集到一起,加以計算,分門別類。
例如:
“娛樂——65次”,接著是一張清單,列舉了看過的戲和電影、聽過的音樂會、參觀過的展覽會。在1967年。他可是已經77歲,他總結到俄文書共讀50本 48小時
英文書共讀2本 5小時
法文書共讀3本 24小時
德文書共讀2本 20小時
7篇論文付印……
對時間、對事件,他樂此不疲、有條不紊地進行分配、計劃、執行和總結,且及時靈活調整,他的生活、工作分配因為此而顯得循序漸進、持序井然,且豐富飽滿。
能干的人和有計劃的人,使人感到他們是時間的主人。他們保持著虔誠地對時間的崇拜的心,而對時間的崇拜,成了精干地抓工作和善于生活的標志。
他有的不是奪目的光,而是忍耐,是從不放松的自我檢查。他日復一日地提高對自己要求的標準,毫不留情。但應當說這就是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