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2017-84
【俄】格列寧著,侯煥閎 ?唐其慈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6
我在讀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書時,知道了寫柳比歇夫時間統計法的書《奇特的一生》,后來在《番茄工作法圖解》一書中再次看到作者推薦這本書。于是,我在微信讀書上找到了這本書,很快就讀完了。
讀到最后,我想,這應該是一本柳比歇夫的傳記吧,主要圍繞他的時間統計法記錄了他奇特的一生。但它又不像一般的傳記那樣把人物的生平經歷進行具體的記敘,而更多的是寫作者探究柳比歇夫一生的秘密的過程,這其中有著大量的對人物的猜想和評論,與記敘為主的傳記有著很大的區別。
那么柳比歇夫的一生奇特在哪里呢?毫無疑問,奇特之處就在于他的時間統計法。
那么他的時間統計法有什么特別呢?
首先,他的時間統計法是他自己獨創的。他每天都記錄自己做過的事情,每件事情都注明支出了多少時間,每個月底他都要做小結,每年年終他都要做年度總結,每5年做一個計劃和總結。總之,他的日記就是一本時間賬本,就像財務人員預算、規劃、記錄金錢支出的金錢賬本一樣精確嚴謹。
使用這樣的時間統計法,柳比歇夫生前發表了70來部學術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類學、昆蟲學方面的經典著作,還有各種各樣的論文和專著500多印張。他講課,當大學教研室主人兼一個研究所一個室的負責任,還常常到各地考察。總之,在他的一生中,他每天有效的工作時間大約是5個多小時,一年1300多小時到2000多小時。這樣的工作效率是令人震驚的。我們平時雖說每天工作8小時,但實際有效的工作時間可能只有兩三小時,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了無謂的奔忙和聊天上了。如此說來,柳比歇夫過的一生相當于我們的兩個人生了。時間統計法不僅保證了工作的高效率,還保證了他旺盛的生命力。
其次,更難能可貴的是,從26歲開始至82歲去世,56年間,他一天都沒有停止過使用這種方法,即使他的女兒生病,兒子去世給他帶來了憂慮和痛苦,也不能使他停止使用這種時間統計法。
能夠如此堅持不懈地使用自己獨創的方法來管理自己的時間,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我們知道,做一件事情不難,但堅持不懈地每天做同一件事情就很難了。我記得自己先前剛學會番茄工作法,覺得很簡單,于是也進行了實踐,可是,我才堅持了一天就放棄了。可想而知,只要能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堅持做下去,就能取得非凡的成就。而普通人往往就輸在無法堅持上面。
柳比歇夫由于長期使用時間統計法而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時間感,不需要鐘表,他就能夠準確估計時間過去了多久。本書作者同他見過兩次面,在他的日記中都有記載,時間記得十分準確——“1小時35分”“1小時50分”,然而他并沒有看表。
也許有人會有疑問,如此刻板地生活到底好不好呢?然而事實上,柳比歇夫的一生都是生氣勃勃、和諧協調的,他并不是個工作狂人,他一方面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目標,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上作出了卓越的成就,另一方面他也很懂得享受生活。他一天睡10個小時,一年看了幾十場演出。
柳比歇夫之所以能夠堅持不懈地使用他的時間統計法,原因就在于他很早就意識到,達成人生目標需要耗費巨大的時間,所以他不斷從生活中挖掘時間,隨時隨地利用“時間下腳料”,每一次散步,他都用來捕捉昆蟲,在那些廢話連篇的會議上,他演算習題,出門旅行,他看小部頭的書,學習外語。
他每月和每年都要統計自己支出的時間,寫非常詳盡的統計小結,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研究,他以他的總結為鏡子,照出他過去的面目,檢查自己的效率,然后再制定下階段的計劃。
他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連續系統地使用時間統計法,可以幫助個人把一切才能集中于一個目標上,取得超越天才的成就。他的時間統計法向我們顯示了人在時間利用方面有多大的潛力,他用自己的方式抓住了變幻無常、老想溜掉的時間,如果我們能夠明智地利用時間,能創造多少成果啊!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東西來幫助自己節省時間,但不知道為什么,人們卻越來越覺得時間不夠用,在時間面前,很多人都有焦慮感。回顧自己過去了的人生,又有很多人覺得自己很大一部分時間浪費了,于是感覺到非常懊惱。
柳比歇夫的時間統計法,對于我們一般人來說是難以學習的,但他對時間的嚴肅態度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具備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認真對待自己的一生。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習他為了一個明確的理想和目標,堅持不懈、長年累月地以這種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自己度過的每分每秒每年每月,直至度過自己的一生。
2017-10-29
g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