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中曾描述了神秘的女兒國,女兒國有一位美麗癡情的女王,還有一條喝了河水就能生孩子的子母河。神秘的“女兒國”留給人們無數的幻想。
“女兒國”究竟是吳承恩全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虛構出來的理想樂園,還是歷史上果真有過這樣一個“女兒國”呢?
前不久,據專家學者考證,《西游記》中女兒國的原型為東女國。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中路鄉即為東女國故都遺址所在地。
東女國是隋唐時期的一個小國。東女國的地盤較為廣闊,以四川丹巴、金川縣一帶為核心,東至今四川茂縣汶川,東南至四川雅安一帶,西南至四川巴塘理塘一帶,還包括西藏昌都地區。在公元七世紀時,吐蕃征服東女國,女王攜舊部倉促逃往金川谷地隱居。東女國就此消亡。
傳說中,古東女的國歷代國王都是丹巴美女。
在1500年之后的今天,丹巴中路的女人依然繼承了祖輩們的良好基金,個個是美人胚子。
她們的皮膚彈指可破,喜歡盤發髻,著長裙,衣飾古典華美,氣質優雅端莊,充滿古韻意味,一如從歷史中款款走來。
而中路漢子,個個則長得彪悍英俊,瀟灑大氣。
在中路鄉小金河畔的山坡上,有著成百上千幢色彩鮮艷的藏式“城堡”錯落有致地遍布在田野山林間,這兒就是養在深閨待人識的中路藏寨。
中路藏寨,位于丹巴縣東北部,海拔2200米,距縣城9公里。藏語意為“人和神向往的地方”。中路藏寨背倚日巴龍山和莫日山,面朝墨爾多神山。藏寨現存古碉81座,傳統藏式民居有600多座,民居與古碉依山而建,寧靜的田野與美麗的藏寨交相輝映,錯落有致,天地合一,被稱作“攝影師的天堂”。
據說,中路人的祖先在西藏向外遷徙時,求神指點,代表神旨意的喇嘛給遷徙者一只羊,說:“你帶著羊走,羊死在哪里,哪里便是你的新家。”遷徙者帶著這只羊走到中路這地方,羊死了,遷徙者就在此地定居下來,故此地名為“中路”,在藏語中的意思是“向往的好地方”。
傳說,以前在丹巴,家里生下男孩后,就得開始備石取泥,籌造碉樓,倘若男孩長大成人,碉樓還沒有修好,就別想娶妻。此風延續下來,逐漸形成了“千碉之國”。從這也可看出碉樓在嘉絨藏族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其實,古時藏民為了保護村寨不受侵擾,應對部落之間的戰爭才是古碉群形成的真正原因。
中路碉樓均為石木結構,方形平面,向上收分并用白灰裝飾、黃黏土粘合的石墻,尺度較小的木質入口,木結構元素,部分建筑上出挑的木質回廊以及藏式夯土平頂,而這些材料和技術至今仍被持續使用。
每年五月,中路藏寨的村民們會在古寨碉下集合,為年滿17歲的女孩子舉行盛大隆重的成人禮。介時,全寨男女老幼會前來祝賀,獻上哈達,然后載歌載舞同慶祝。
而男孩子就沒有這種禮遇了。
在中路,很多家庭是大女兒當家,男子則要嫁進女家,財產由女兒繼承,家中由母親掌權。
在中路藏寨,還可以清晰地眺望墨爾多神山。
在藏區,神秘莫測又峻秀險絕的墨爾多神山與梅里雪山、岡仁波齊等神山齊名,許多信徒為求功德圓滿,不遠千里虔誠來此朝拜。
在中路藏寨,有著“頂毪衫”的走婚習俗,即一到晚上,幾個男子相約,頭頂一件毪衫(披風)遮臉,到女子聚集的碉房對歌求愛,直唱到三更半夜。女子們唱累了,倒睡在鍋莊旁。這時,男子進屋找到自己心儀的女子,若是女子也心儀該男子,就會允許男子躺在自己身邊談情說愛,情到濃時,男子則可帶走女子,到女子屋內過夜,天亮男子必須回自己母親家。
在中路藏寨,主人家總喜歡在房前、屋后種上幾棵梨樹、桃樹。
每到春暖花開時,滿樹的梨花、桃花開得格外鮮艷,梨花綻放,潔白如雪,桃花粉嫩嬌媚,將寨子裝扮得格外漂亮。
每到碩果累累時,樹木變色,色彩斑斕,紅葉如丹,黃葉如金,相互映照,相互依托,秋梨飄香,實在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