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鋁行業依舊強勢,主要是大宗商品價格已經開始支撐起來了,供給側改革以及市場對于鋁的整個反轉性的表現已經肯定了,至少大資金已經開始肯定了,這意味著鋁的行情還能再沖一沖,但是從客觀上來說。
任何的投資方法和邏輯無非就是買入、持有、賣出。
我們回憶一下當時我們的買入邏輯:
我們對于鋁和銅的買入邏輯就是周期性反轉,大宗商品價格將出現周期性反轉,上升到正常的水平,供給側改革以及環保升級會刺激產能的下降,新能源以及基建的加速會提升產能的使用需求,所以這是我們的買入邏輯,尤其是經歷了上半年的罷工以及中國補庫存的需求,所以我在五月份看到數據變化的時候,認為周期出現反轉,主要是針對政策上對于產能的控制,以及消費端的升級導致需求的增加,這一系列的計算公式得出一個結果——銅今年全球可能短缺三十多萬噸,而鋁今年將會因為減產導致庫存趨向于合理,明年出現短缺。由此大宗商品價格將會上升。這個邏輯就是我們當時買入的邏輯。
買入的邏輯清晰之后,我們就必須要提及持有邏輯了,持有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大致就三點:
1、去產能的速度是否如期的達到我們的預期。到目前為止山東已經少了300多萬噸的電解鋁產能,不出意外,河南也將在近期出現減產,新疆之前已經在統籌數據也會在8月中下旬發布。如果如期在年底之前減掉900萬噸產能,則明年電解鋁短缺將成為必然。
所以減產是否能落地是我們持有的第一個邏輯,如果不及預期我們可能持有的時間就會縮短,直接轉到賣出邏輯了。
如果減產達到預期甚至超預期,我們持有的時間就會變長。
2、大宗商品價格上升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減產之后,大宗商品價格一定會出現上漲,如果每減產10%,大宗商品價格上升10%,則當前的邏輯就是合理的,如果減產之后,價格不上升則邏輯也是有問題的。所以當現在鋁的價位相對于5月份上升了15%以上,我覺得還是合理的。
3、企業利潤上升是否如期。之前拿中國鋁業做了一個案例,每上升1000元每噸,則企業利潤增厚多少,這個如果有明顯的反應,則市場就會不斷的壓縮股票的市盈率,則資金也會追捧股票的價值。
從目前的跡象來看,持有的邏輯依舊成立,企業盈利大幅度上升,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產能下降,都在如期出現。所以基本金屬還在持有邏輯中,銅的邏輯也是如此。
賣出的邏輯以前我一直沒講,今天講一下:
賣出的邏輯主要有以下三點:
1、股票短期漲幅達到3倍以上(龍一),板塊平均漲幅達到1倍以上,則需要注意獲利盤風險。短線宜賣出。
2、大宗商品出現明顯的大陰線,無論是洗盤還是真下跌都意味著大宗商品價格不夠穩定了,宜賣出。
3、企業盈利不達標,增速放緩,意味著企業盈利持續性不足,宜賣出。
所以基于以上的買入、持有、賣出的邏輯,目前基本金屬銅和鋁的邏輯依舊在持有邏輯中。
今天可能很多投資者會問我銅和鋁為什么走勢差別這么大,其實很簡單,鋁在國內存在供給側改革這個預期,這相當于多了一個題材,想象空間會更大一些,但是長期來看也是會強一些。而銅的邏輯今年就是短缺的,所以更多的環保的升級幅度會不會達到預期,如果不斷的限產,減產。那么未來空間也會不小。
而且從目前銅的大宗商品價格上來說并沒有達到賣出條件中的任意一條,所以,暫時也還在持有邏輯中。
最后我們回顧一下本周的定調:
任何的交易邏輯以及操作方法就是買入、持有、賣出這三個邏輯,那么分別是什么條件觸發,出現什么情況,我們該怎么辦!這些是操作方法和思路的問題,適用于所有的股票投資。
說直白點,任何無法執行買入、持有、賣出條件的投資方法都是扯淡。我們拒絕預測,我個人抵制半仙兒似的忽悠,任何無法完整講出買入、持有、賣出邏輯的算命式的推測都是純忽悠。
股票嚴格意義上就是一道復雜的數學題,我們必須要清楚數學是沒有預測的,我們無法預知明天的走勢,我們只知道遇到什么情況該怎么辦,所以我們一開始定下的邏輯至今都沒變!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文章作者微信公眾號:xjytz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