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攝政王多爾袞率10萬清軍入關南下(因為皇太極已經死了),目的是消滅南明政權。此時的南明弘光政權居于南方,擁兵40萬,即使戰(zhàn)力不及清軍,但是憑借天險堅守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僅僅三個月后,南明弘光政權就被消滅了。
此時南明政權實力并不弱,根據當時關于南明政權的記載,“楚鎮(zhèn)兵五萬余”,“四鎮(zhèn)兵各三萬”,“有京營六萬”,“復有江督、安撫、蕪撫、文武操江、鄭鴻逵、鄭彩、黃斌卿、黃蜚、卜從善等八鎮(zhèn),共兵十二萬”,這還只是駐扎在淮河、長江流域的軍隊,還沒有算上其他地區(qū)的、臨時招募的、各地的守軍,軍隊總數保守估計40萬。
多鐸大軍在3月7日出虎牢關,從河南出發(fā),4月13日抵達泗州(安徽泗縣),一路上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從容渡過淮河。18日,清軍抵達揚州城下,25日破城,從而發(fā)生歷史上血腥的一幕。5月9日,清軍在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況,渡過長江。14日,南明朝臣開城投降,弘光政權覆滅。
那么擁有這么多軍隊的南明為啥這么快就覆滅了呢?
首先,南明政權內部黨爭激烈。從南明建立那天開始,南明的遺老遺少就開始爭論不休,從皇位繼承人,再到中樞權力,每件事都是激烈爭論。可以說南明是死在了內耗上。
其次,各鎮(zhèn)軍閥擁兵自重,坐觀成敗。別看南明軍隊數量多,但他們大多掌控在將軍的手中,比如楚鎮(zhèn)的左良玉,還有江北四鎮(zhèn)。他們不聽朝廷調遣,不在乎恢復故國,而是著眼現實利益。一旦戰(zhàn)局不利就率軍歸降,成為新朝的功臣。
最后,南明皇帝繼續(xù)荒唐,朝廷文恬武嬉。弘光帝朱由崧最喜歡兩樣東西,美女美酒,整日里追歡逐樂,不以國事為念,還派人廣選美女入宮,派太監(jiān)配制藥物。當時執(zhí)掌國政的馬士英、阮大鋮等人也是醉生夢死,尋歡作樂。
這樣的朝廷實在是腐朽不堪啊,雖然也有例如史可法這樣的英雄人物出現,但卻是廣廈將傾,獨木難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