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重要的事情排在第一
我們常說工作要講究方式方法,除此之外,還要講究章法,講究秩序,也就是說工作要有序進行。安排好先后次序,使所有事情都有條不紊地進行,這樣的工作才是高效的。有些事情緊急但并不重要,有些事情重要但并不緊急,在這兩者之間如何選擇,可能就是個難題。
在這個問題面前,很多人會表現得很為難。法國哲學家布萊斯·巴斯卡就曾講過這樣的話:“我們首先要做什么,對此人們很難做出選擇。”大多數人在做事時一般會忽略其重要性,認為只要努力,不管干什么都會有回報,也會有成績,但事實可能相反。
我們面臨的工作或事情有很多,如何進行,要有個輕重緩急的計劃,給所有的工作和事情排個序。一般來說,大家都習慣于根據事情或工作的緊急程度來安排,而沒有考慮哪些是必須優先做的。從常理上講,這似乎是有道理的,但從實際看又是有問題的。
換個角度說,這個問題可能就更清晰些了。比如,我們都承認重要的事情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會產生大的影響,甚至會決定成敗,但重要的事情不一定就是急迫的,所以很容易被人們忽略。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認識到應該優先選擇重要的事情去做,那么工作效率就會得到提高,一切都會納入正軌。
麥肯錫人做事有個原則,叫作“要事第一”。他們把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程度做出排序,依照重要、次要和沒有必要的順序開始每一天的工作。不僅每天的工作如此,就是從長遠角度考慮問題也是按照這個順序制定規劃,這也是麥肯錫的成功經驗之一。
在紛繁復雜的任務面前,在眾多等待解決的問題面前,我們應該如何開展工作,從何入手,如何以20%的時間獲取80%的收益呢?我們不妨看看下面的做法。
第一,在每天工作開始前,制定一個優先的表格。
有這樣一個例子,說的是伯利恒鋼鐵公司遇到了一些難題,總裁查理斯·舒瓦普雖然是個管理專家,但公司的運營狀況還是不理想。總裁帶著疑問去請教效率專家艾維·利。專家表示有辦法幫助他管理好公司,但總裁認為問題不是出在管理上,他需要的不是更多知識,當務之急是如何行動,他說:“我們知道該怎么做,我希望你能告訴我怎樣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
聽到這里,艾維·利拿出一張紙遞給總裁,對他說:“你把明天準備做的最重要的六件事情寫下來。”接著又說:“你再按照這些事情的重要程度用數字標出順序。”然后叮囑總裁:“把這張紙條放在口袋里,明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拿出這張紙,完成第一項,其他的不要看,接著用同樣的方式做后面的幾件,直到你下班。如果你只完成了第一件,也不要著急,因為你選擇了最重要的事。”艾維·利還建議總裁每天都按照這個程序做,并且讓公司員工也都這樣做。
雖然兩人溝通交流的時間很短,但效果顯著。幾周后,總裁給專家寫信,感謝他給自己上了一堂最有價值的課。過了幾年,這個本來不出名的小鋼鐵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廠。事實證明了這個方法的可行性。
第二,制定一個進度表,按順序寫下要做的事情。
每天的工作都要有個計劃,表面看每天做計劃有點麻煩,但要知道這是非常有益的。你可以通過這個表格時刻管控所要做的事情,管控進展,管控方向,這樣你的精力就不會無謂地浪費。每天的計劃要制訂,每周、每個月、每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都可以制定出規劃,這樣就能使目標明確、方向精準,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沿著正確的軌跡運行,這樣一定會有好的回報。
商業和電腦巨子羅斯·佩羅對此有過精辟的見解,他說:“一切優秀的值得贊賞的東西,時刻都處在刀刃之上,只有不斷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鋒芒。”在他看來,事情的重要性一旦確立,就要一直將其放在首要位置,不要偏離方向。實現這樣的目標,有三點建議值得注意。
其一是評估。從四個方面對所做的事情做出評估,即目標、需要、回報和滿足感。其二是將那些不必要的事情委托他人去做。其三是要明確為達到目標所必須做的事情,其中包括時間和人員。
第三,自己守時,別人也要守時。
科學合理地安排工作時間是非常重要的。麥肯錫的一位顧問就曾這樣講過:“根據你的計劃、公司的性質還有你的職責來安排你的工作時間。每周的工作時間由你決定,不管是40小時還是90小時,不管是加班幾天。”
在工作中我們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本來我們能夠自我控制時間,對于工作的每個環節都能有效地做出安排。問題是當一天的工作結束后,也許我們不得不接受額外的安排,比如召集一個會議,或者安排加班。對這樣的安排,我們應當加以抵制,因為一旦養成習慣,就有可能形成惡性循環,今天延長一個小時,明天就可能是兩個小時,后面可能更長。
當我們能夠自覺地遵守時間時,也要告誡同事或下屬,大家都要遵守時間。如果你身居高位,你所面臨的工作更多、壓力更大,而壓力的產生往往說明你本來內心是抗拒的,但又不由自主地默認下來。我們需要學會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時間,將那些沒有必要的事情拒之門外,要讓那些想隨意支配你時間的人明白,你的時間是寶貴的,不是可以隨意被人占有的。
作為麥肯錫的一位咨詢顧問,利婭·尼德斯塔特負責戰略計劃的信息處理工作,工作性質決定了她總是處于忙碌的狀態,電話鈴聲不斷,人員往來不斷。一天,有位同事給她送來一件精美的木制飾品,上面刻著一行字:“走開!”這張招牌掛在門上之后還真的起了作用,進出的人少了,打擾也少了。
要做到不被人打擾,首先要讓自己的工作高效起來,讓你身邊的人清楚,你的時間是寶貴的。時間就是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業績,這樣大家才能真正尊重你的時間、尊重你的工作、尊重你的價值。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經常檢討自己,如果每天從早忙到晚甚至忙個通宵,那就要問問自己:你真的喜歡這樣嗎?你真的敬業嗎?你和方方面面的關系融洽嗎?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我們就要調整自己,做些長遠的打算。而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們就要問問自己,眼前的工作真的適合自己嗎?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就要做出適當的調整和改變。當麥肯錫人需要長期工作、頻繁出差、減少了和家人的相聚,有的人或許就開始了反思,甚至選擇離開。
在這里要說明一下,離開不是唯一的選擇,也不是最明智的選擇。要想辦法讓身邊的人改變對你的預期,比如因為忙碌而與家人聚少離多,家人因此有抱怨,你可以耐心地給家人解釋公司的情況和你在其中的價值,爭取家人的支持。在公司里,如果上司僅僅把你當成一架工作機器,你也要讓他明白,你是個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機器。
有這樣一個例子,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在一所大學擔任師生關系部負責人時,曾經雇用了一位撰稿員。一天,史蒂芬有件急事要撰稿員去辦,但遭到了撰稿員的拒絕,他拿著他的工作計劃表對大師說:“我做什么工作都沒問題,但請您了解一下我現在的狀況。”大師看看計劃表,發現上面列出了二十多個計劃等待完成,而且這都是他們一起商量好的,且都很重要。撰稿員繼續解釋道:“完成這件事至少也要幾天時間,我的計劃是否要因此推遲完成呢?”大師也知道計劃的重要性,不能延遲,所以就沒有再打擾撰稿人,而是改派別人去了。
敢于說“不”,敢于拒絕,將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這樣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使重要的事情不被干擾,也讓他人明白你的工作價值和你時間的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