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就西南官話詞匯如何進入我的上海話口語體系進行一個簡單的整理,因為血統的緣故,西南官話和布依語一直是斷斷續續傳入我的耳中,其一些詞語甚至滲透進入我的上海話體系中。雖然西南官話自己基本上不怎么會說,但是聽肯定是沒問題,而一些土詞也能聽會,這些土詞也就有意無意地進入我的上海話體系中了,是他源詞用滬語音發出來,類似于日韓越讀漢語音詞匯一樣。但是隨著回滬時間越來越長,這些我獨有的「外來詞」們大部分都已經停止使用了。現根據回憶整理一下:
編號? 西南官話/布依語詞源? 上海話對應
1? ? ? 擺龍門陣? ? ? ? ? ? ? ? 茄山河
2? ? ? 偏廈? ? ? ? ? ? ? ? ? 賴三,姘頭
3? ? ? tunghaai(頓嗨)? ? ? ? ? 打相打
4? ? ? tungda(頓大)? ? ? ? ? ? ? 吵相罵
5? ? ? 行市/行實? ? ? ? ? ? ? 結棍,來事
6? ? ? itlaab(一蠟)? ? ? ? ? ? 冬臘月
7? ? ? 道...不...? ? ? ? ? 看浪去...實際上...
8? ? ? nanghsaau(囊騷)? ? 約會,出來白相
9? ? 瓜兒子(被縮合成瓜小人)? ? 戇督
10? ? 砟包? ? ? ? ? ? ? ? ? ? ? 草包
11? ? 大興,茶葉,崴? ? ? ? 假貨(的)
12? ? 巴適? ? ? ? ? ? ? ? ? 弄適意
13? ? jaci(邪氣)? ? ? ? ? ? ? 佬,交關
1 擺龍門陣,這個詞語目前還零星在用。不是因為別的原因,正是因為這個詞語已經在全國傳播了。不過某次我跟某同學說這個,人家馬上臉紅了,哦,原來是把它理解成某種姿勢了。八成一路向東看多了。
2 偏廈,因為廈這個詞存古的意思就是偏門的意思,所以引用到人身上就是小三或者對妾的不尊稱。這個詞語已經停用,起因是被問到「儂是弗是想吃披薩了?」
3 tunghaai是布依語詞,進入上海話是先用漢字固定成「頓嗨」再用滬語讀這倆漢字。外人完全無法理解,還以為要去一頓嗨呢。構詞法和滬語「相打」完全對應。已經停止使用。
4 tungda
來自布依語,構詞法和發音方法同上,意思是
「吵相罵」,互相吵、對罵的意思。已經停止使用。
5 行市、夯實、行實(?)來自西南官話。但是這個詞語其實就是蘇州話/老上海話的詞,形容人厲害,在行。這個詞語是由民國末期蘇州移民遷入重慶,進入西南官話體系,由于重慶揮舞大旗,西南各地紛紛吸納了這個詞匯,反而在上海本土消失了。我讀的時候第二個音節讀成入聲,即seh,讀實的音。因為我聽到的是陽平音,就把它處理成入聲字了。仍然在使用中。
6 itlaab源自布依語,是布依語根據中古漢語借詞發音自己創造的詞語。寒冬臘月。基本不使用,但有時候還會用。
7 道...不... 是西南官話很常見的一句表達,比如道來不去,道懂不懂等,形容言行不一致,或者裝十三的意思。還在使用中。
8 nanghsaau是布依語詞,是布依族年輕人的重要活動。早期官方翻譯成「玩婊」,后改成音譯「浪哨」。原本的意思是以男性視角集體約會、集體對歌,然后選擇心儀的對象。后來被簡化成現代約會。我以前用的時候只在調侃的場合用,比如對前女友說過nansau,但每次說這個都要解釋半天,后來自然是停用了。
9 瓜兒子>瓜小人>kosiaunin,源自西南官話,有小傻瓜的意思,因為周邊人不怎么能理解,所以目前也不怎么用了。
10 砟包,典型的西南官話詞匯,很形象,里面是沙石的包裹,那就是草包、很水、沒有價值的意思。滬語作zohpau,容易被當成「草包」音。只在開玩笑的時候用。
11 大興、茶葉、崴。大興好像在吳語里也有,八成也是蘇州話傳進西南官話的。茶葉,這個西南官話的源頭我也覺得費解,但也就這么用了。崴,應該是「偽」的音變。前兩者還在使用,「崴」「偽」在滬語發音相似,因過于書面而停止使用。
12 巴適。典型的西南官話詞匯,就是滬語「適意」的意思,僅在「辣得巴適伐?」這句有使用,其他場合不使用。
13 jaci,源自布依語。和上海話的「邪氣」意義、用法、發音高度一致,為古越語共同殘留詞匯。正因為布依語存在該詞語,所以即使是同齡人在上海話中已經鮮有用這個詞語的情況下,我仍然會用這個詞,而且幾乎不用「佬、交關」。這個詞語使用頻率極高。
注:以上詞語在滬語中的使用均為用滬語發音習慣去讀原詞,即滬語化發音,而不是本來語源的發音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詞語,但幾乎已經不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