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品戰略布局法:獲取產品成熟期最后一波紅利
一、行業成熟期的宏觀表現和微觀機會
1、當一個行業進入成熟期,即進入存量市場。其具體的宏觀表現有:
1)行業進入存量市場,整體規模提升緩慢;
2)銷量增長空間很小;
3)行業利潤不斷下滑;
4)競爭進入擠壓式競爭,部分企業被迫退出行業;
5)頭部企業以整體規模優勢獲取高額利潤;
6)部分創新性公司或是切割一部分市場,或是吹響新未來的號角;
以陶瓷行業為例,2014年至今,行業進入成熟期。2014年瓷磚產量首次突破100億平,2014~2016年產量基本持平,瓷磚消費量與地產銷售端、竣工端有密切的關系,我們認為在地產銷售每年突破16億平方米的高基數下,瓷磚市場也步入成熟期。
龍頭企業經過過去10年的高速發展、行業2次洗牌以及過去幾年的白熱化競爭后優勢逐漸鞏固,已經形成了明顯的梯隊和層次。某些單一品牌如簡一等發展勢頭迅速,占領了部分高端市場,成為行業重要力量;
2、從中長期看,行業的成熟與迭代表現為新舊主導產業(產品)的交替。當下在陶瓷行業表現為常規瓷磚與超大、超長、超厚、超功能等為代表的新品類的迭代。
3、從微觀產品層面來看,行業成熟期就是新舊產品交替期。
具體表現為常規產品銷售額減少,行業利潤下滑,而很多新的品類往往能超出普通利潤的數倍。
以瓷磚行業為例,普通800X800的瓷磚行業利潤基本透明,但是超大超長(如巖板)、超厚(臺面用巖板)、超功能(抗菌等功能瓷磚)等為代表的新品類銷售量在持續增加,銷售利潤客觀。
4、行業成熟期的微觀機會
行業成熟期的微觀機會實際上有兩種:
1)將成熟的產品做到極致,做爆品,獲取行業最后一波紅利;
2)做新品,緊跟下一波發展紅利。
二、爆品的本質是:優價與高質并存、品牌與身份齊觀
1、爆品滿足的是基礎型消費
當一個行業進入成熟期,人們普遍競爭的策略是求新求異,求多求變。但卻往往忽視了人們對于某一品類的基本訴求是什么?
比如,瓷磚一定要鋪貼大板嗎?其實不然,比如農村市場、城市出租屋等存在大量對普通瓷磚的基礎訴求。
這個全體不僅有,而且數量很大。
2、爆品的通行證:優價=高質、品牌=身份
他們對基礎型消費的需求點排序往往是這樣的:
1)價格是否合適?
2)質量是否過關?(其實只要滿足基本質量要求即可)
3)品牌是否大牌?(有面子)
4)與自我身份設定是否相符?
3、爆品打造的具體思路
1)價格最優。
確定具體的價格區間是打造爆品的一個關鍵點。每個細分市場中爆品的價格區就是客戶愿意支付的最低價格范疇。再低了就會擔心質量。
在滿足購物動機上,爆品重點突出的是"價格"動機,價格是爆品用戶最大痛點。拼多多深諳此道。因此,拼多多在購物頻道上抓住下沉用戶最大購物動機"價"來進行了多樣化的頻道設計,比如限時秒殺、9塊9特賣、百億補貼等。
瓷磚行業比如在鄉鎮市場,一個爆品的理想價格區間在30-40元/片,在經濟不好的特殊地區,這個價格也許在20元/片。
如何定價呢?
最佳的定價方式應該是追求能推動最大銷量的最高價格。
2)質量:滿足最基本訴求
質量是一個相對因素。
花20塊錢買一瓶白酒,只要不上頭就滿足了。
花10塊錢在網上砍的抽紙,沒人要求當日送達。
30-40元一片的瓷磚,只要耐刮耐磨,花紋一般就可以了,沒人再要求是否抗菌。
在滿足購物動機上,爆品在"質量"動機上并非越多越好。爆品中的產品質量應該力求滿足人們對某一具體品類的最低訴求,拿掉所有不必要的功能,降本增速提效。
3)品牌:質量的保證
對于質量,能給消費者帶來最直觀印象的是什么,是品牌,因為你告訴他人一個沒名氣的牌子質量如何好,消費者心中無法去判斷,而品牌天然具有質量背書。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以性價比起家的拼多多,不論是在斷碼清倉,還是品牌特賣甚至百億補貼,拼多多都是去凸顯品牌商品,贏得用戶對平臺商品質量的信任。
4)身份
爆品并非最低價。而是自己身份所認可的最低價格。
所以,針對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存在不同的爆品價格帶。
比如,對于普通大眾,白酒的爆品價格帶在20元以下,而醬香型白酒的爆品價格帶在200-300元,再低了人們就會懷疑這個酒是否是醬香酒了。
三、經典案例
1、拼多多
拼多多的成功有很多解釋版本。但是拼多多其實是爆品的集合,這一點毋庸置疑。其產品遵循的原則就是:優價與高質并存、品牌與身份齊觀。
從某種程度來說,拼多多是大眾消費品最后一波紅利的終結者。
2、立邦
立邦有一個產品品牌,新時時麗,其打法就是爆品策略,其價格做到行業最低,渠道中允許隨便串貨。主要目的就是用低價格,大品牌優勢碾壓行業內一批小企業。
從競爭角度來說,立邦就是通過新時時麗做行業最后一波紅利的終結者。”掃光、殺光、搶光“行業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