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塔蘭》,目測有望成為本年度我最愛的書籍。
一方面是因為故事本身帶來的震撼,更多的是書中的哲學(xué)語言帶給我的思考。
我的童年特別不traditional,所以我喜歡講述它,帶著很強烈的主觀感受。收到書中警句的啟發(fā),我嘗試著再回首,受益良多。
如:“不管是哪種苦,都來自失去曾擁有的東西。年輕時,我們覺得苦是別人加諸在自己身上的東西;年紀(jì)更大之后,當(dāng)鋼門砰然關(guān)上——我們知道真正的苦乃是要從自己被奪走什么東西來衡量。”
我講述起小時候的生活,總是描述得很苦,如何地起早貪黑,夏日驕陽似火,冬日寒風(fēng)凜冽。
可是再回首,我發(fā)現(xiàn)我一點兒都不覺得苦,當(dāng)時不覺得苦,現(xiàn)在也沒有任何苦的感覺。只是覺得這種生活講述起來別人會覺得苦而已,非自憐而是期待他憐。
真正的苦來自于我被命運奪走的報答親人的機會,我在20歲前相繼失去了兩個撫養(yǎng)我長大的親人,著實一蹶不振很長一段時間。那種苦像是無邊的深淵,沒有邊界沒有轉(zhuǎn)機。
真真正正的是要從自己被奪走什么東西來衡量。
“剛開始,我們真正愛著某人時,最大的恐懼是心愛的人不再愛我們。其實我們該害怕與恐懼的是即使他們已死去,我們?nèi)詿o法停止愛他們。”
這么多年來我終于勇敢的面對現(xiàn)實,承認(rèn)自己有感情障礙,自我外婆去世后我封鎖了心靈,心靈就像是麻木了一樣,沒有對誰動過心,從來沒有,哪怕一丁點。我原以為是因為我童年沒有得到父母的關(guān)懷和愛,所以形成了逃避型依戀。看到上面那句,我剎那間明白我錯了。
從來都不是我恐懼我愛上的人以后不愛我,而是我失去外婆之后還一如既往地愛她,我才明了那種痛要比心愛的人不再愛我嚴(yán)重得多。
再如:“但因為她愛那個家伙,為了他,她乖乖做。為了他,她大概什么都肯做。有些女人就是這樣。在我看來,大部分戀愛中的女人都是這樣。你開始覺得心像是擠了太多人的救生艇,為了不讓它下沉,你拋掉驕傲,拋掉自尊和獨立。不久后,你開始拋掉其他人,你的朋友,你認(rèn)識的每個人。而這仍然不夠,救生艇仍然在下沉,這時,你也知道,你就要跟著那船一起滅頂了。我在這里看到一些女孩子有這樣的遭遇,我想那是我討厭愛情的原因。”
有時我看到女孩子歇斯底里地哭喊,我總是疑惑不解。那個男人到底是如何得好,值得你這樣?
現(xiàn)在我才明白根本就不是這個男人有多好,失去他有多心痛,而是伴隨著戀情你失去的其他東西,即所謂的沉沒成本。你不再獨立,不再有朋友,仿佛是為了他放棄了全世界,所以他一旦離開你,你無所依附。
糟糕的是,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這種壞愛情。
“如果你能感受快樂,真正快樂,只有片刻,但你從一開始就知道那最終會讓你難過、痛苦,那你會選擇享受那快樂,還是逃避?”
最近又到了5月不減肥,6月徒傷悲,7月徒傷悲,8月徒傷悲的季節(jié)……吃還是不吃,便成了上面提到的兩難選擇。
吃,就能享受到快樂和滿足,但是吃下去的食物很快就會轉(zhuǎn)化成脂肪,成為我們心中的痛。
如果我不聯(lián)系到自己,僅僅是被問及這個選擇,我會非常理智地回答:“當(dāng)然是逃避!傻子才為了片刻的即時的快樂放棄未來的快樂。”
我現(xiàn)在明白這純粹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回答。心理學(xué)的研究表明人就是偏好即時的獎賞的,因為未來的獎賞太遠太飄渺,以至于降低了它的吸引力。
我自己在面對美食時也會有掙扎,到底是吃還是不吃,但是最終都是吃占了上風(fēng)。
So sad~
“為了對的理由,做了不對的事情。”
人的行為是由動機驅(qū)動的,我們做事總是有理由。很多時候,我們會做錯事,有時是為了對的理由,有時是為了錯的理由。
我想到了道德判斷里的經(jīng)典案例,藥劑師為了救妻子的命去偷藥。偷竊這種行為肯定是不對的,但是他有對的理由。白色謊言也是這樣。
人生充滿了這種困境,所以判斷一個人的行為,不能單純從行為層面看,更多的應(yīng)該關(guān)注他的動機。
為了對的理由,做了不對的事情。我想我會選擇原諒。一如我希望他人原諒我為了對的理由做了不對的事情。
像極了無言的約定,如此相安無事,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