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筆者介紹了一本書是7-Eleven創始人鈴木敏文先生的《零售的哲學》,而與這本書一起成套銷售的另一本書為《零售心理戰》,今天繼續推薦給大家。
作者介紹
本書的由鈴木敏文自述完成,其為世界級企業家,日本7-Eleven的創始人,他所領導的零售集團SEVEN&I控股公司為全球第四大、亞洲最大的零售王國。而鈴木敏文也被日本媒體稱為繼松下幸之助之后的“日本新經營之神”。
本書介紹
本書出版于2014年,書名為《零售心理戰》,副標題為:不要為顧客著想,而是要站在顧客的立場上思考。由于作者鈴木敏文代表《四季報》訪談了八十多位各行業的著名人士,所以本書的案例,除了以7-Eleven為以外,還有諸多各領域企業與顧客打交道的事例剖析。
全書分為四章,第一章為:創造“新興事物”的秘訣,在創造新事物、挑戰新項目時,如果找不到現成的方法就需要自己研究和開拓新的道路;如果無法達成所有的必備條件,就去改變條件本身;面對質疑,越挫越勇,將有機會攻破難關。第二章為:顧客內心的秘密,作者反復強調不要為顧客著想,而是要站在顧客的立場上思考。兩句話雖然看似大同小異,但前者仍為賣方立場,脫離了消費者的普通生活,而后者則是跳出工作和經驗的框架,找到貼近生活的角度。第三章為:“銷售”即是“理解”,賣家需要站在顧客角度,讓顧客找到購買的理由。第四章為:從未來角度審視過去,企業經營很容易陷入經驗化的陷阱,而如果定位于未來的角度來看待現在,往往能調動起人的積極性。
思考
看完整本書,我在腦海里想如果用一個詞總結,那就是“用戶思維”,永遠站在用戶角度思考問題,這個詞說出來大家都懂,可是實操太難,需要我們打開個人經驗、行業枷鎖。比如作者,從一個外行進入零售行業,始終把自己當作顧客去看待問題,尋求創新,提出的諸多策略,基本均遭到專家的質疑,可事實證明他是對的。馬云也多次提過自己不懂計算機,所以去體驗淘寶的時候,提出的改進需求,全是站在用戶的角度。而像筆者一直處于校園市場,感覺日漸乏力,最重要的一點也是因為自己離學生的距離越來越遠,無法站到他們的角度去思考,這一點其實從產品端也有所體現,當下大學生使用最多的幾款APP,超級課程表、兼職貓等均是在校學生的創業項目,因為只有學生能真正的站到學生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另外本書,通過多個案例說明,消費者是非理性的,在當下消費市場已處于飽和的狀態,賣方需要給予消費者去購物的理由,比如便宜、比如新款、比如健康等等概念。并且只有消費者親眼看到具象的產品,才能察覺到自身的潛在需求。這一點之前《福特傳》就有很好的闡述,18世紀詢問人們想要的出行工具,得到的回答基本是越快越安全的馬車,而當汽車出現時,人們知道這個才是我更想要的,因為我們需要的是越快越安全的交通工具。
而關于消費者的非理性,本書有一個關于消費增值稅的經典案例,1997年日本政府把消費增值稅從3%提高到5后,消費市場跌至冰點,為了擺脫蕭條的經營狀態,鈴木敏文提出開展“返還5%消費稅”的促銷活動,這一舉措被大多數董事會成員反對,因為當時諸多產品已經貼上降價10%甚至20%的促銷標簽但是無人問津,區區5%的促銷被認為對銷售情況沒有多大的幫助,可事實正好相反,活動一經推出,引起顧客的巨大反響,“突破蕭條,返還消費稅”極大程度的引起了顧客的共鳴。賣方總是習慣站在批判的角度理性的思考問題,認為10%、20%的促銷都無法帶動市場,5%完全不可能做到,可是忽略了消費者非理性,容易收到心理因素驅動的心態。
讀到本書最后,讓我敬佩鈴木敏文不愧為一名偉大企業家,最后一章中,作者反復提到大膽擁抱網絡零售渠道,并且認為控制了網絡經營,即等于控制了實體經營,作為一家上萬家線下連鎖便利店集團的負責人,在十年前就已經開始大力推動與互聯網的融合。一個大企業最難舍棄的就是存量,而在快速發展的時代,無論企業還是個人,存量就是一把雙刃劍,讓你擁有現在的一切,又制約著你未來的發展,正如作者所說,主動做出改變或許是7-Eleven這40年來成功的秘訣。
我加入美團點評后,感觸最深的就是公司內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既往不戀,縱情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