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祥君
最近關于何潔離婚和蔡依林分手的熱點文,刷爆了朋友圈,什么遠離媽寶男、婚姻需要互相體諒、不是配不上只是不愛你、好的愛情都勢均力敵等等觀點層出不窮,每一種觀點都多少有些道理。
遺憾的是,作為一個感情經歷超過一只手的渣渣女,由于眼太毒,還沒遇過媽寶男,交往過的男友都掏心窩子的對我好,最后倒是自己覺得沒趣非要分手。也沒感受過什么是勢均力敵的愛情,總是對高智商的男人充滿好感,所以交往對象能力都比自己強很多?;谝陨戏N種,我對其他作者的角度和觀點沒有發言權,那我有話說的觀點是什么呢?
當你越愛一個人,你越對她/他好,她/他會越遠離你。
就像有人說的:真正的愛,不是給予,而是接受。當你真誠的為對方付出,而對方又欣然接受時,你會很開心,你可以把這理解為是對方對你的愛和認可。而當你的付出被無視或拒絕時,你可以明確的知道對方不愛你。再反過來看,當一個人對你掏心掏肺,而你并不想接受時,就會感到心有愧疚,如果對方持續的更加的對你好,就會讓你感到很有壓力,想要跟她/他盡量保持距離。
當我還是那個敢愛敢恨的我時,接受了一個以為他愛我更多的男孩子,我們在一起,那真是很開心。為我做了那么多浪漫溫暖的事,說了那么多美麗動聽的話,所以沒原則的我,最后愛的很沒原則。后來,那男孩開始忽冷忽熱閃爍其詞,還以為是自己做的不夠好,于是更加關心和包容,直到那男孩說:你對我太好了,讓我感到很愧疚。
轟!整個愛情觀都被顛覆了:明明是你對我太好,怎么反而說我對你好;世人都想別人對自己好,怎么得到了好反而不樂意了。
曾經久久不能釋懷:不愛就是不愛,何必找這種可笑的借口,這是在侮辱我的情商。
當我再走過一些路,見過一些人,讀過一些書,才開始明白“不要愛的太滿”這個道理。就像,對方只想使五六成的力跟你優雅的切磋切磋,你非得逼人家使出全力跟你互相傷害,對方沒掌握到主動權無法控制場面,當然會倍感壓力。也是當自己單身了很久很久之后,才明白:愛情不是生命的全部,愛情之外還有奇妙生活;愛人也不是失落了的另一半,人生而孤獨,需要找到的是自己。
我開始去分析那些過往的經歷,每一段感情,好像都因為一方無底限的付出和包容而結束。付出多的那一個,總是愛的小心翼翼,對方不開心了立刻去關心還生怕說錯話,對方開心了立刻絞盡腦汁讓他/她更開心,對方生氣了立刻沒有原則求原諒,而付出少的那個人,享受過當下被捧在手心里的快感之后,就會產生一種被迫付出的壓迫感,要么就不情愿的付出時間精力,要么就保持原有狀態但會感到內疚。久而久之,感到壓力的一方,就會因渴望所謂的自由而漸漸遠離,面對對方的步步緊逼(越來越好),放棄抵抗(選擇逃離)。
所以經常有人吐槽:我對她/他那么好,為什么還是要分手/要劈腿/要出軌?
答案可能就是:你對她/他太好了,讓她/他感受到了威脅——她/他必須得同等付出,否則會感到內疚!
下一次,當你再遇見喜歡的人,記得不要愛的太滿,留下三分愛自己,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