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覺篩選
每個人都存在選擇性的直覺,知覺的選擇性是一個人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有目的的將某些刺激信息作為知覺的對象,而將其它的信息作為背景進行加工的過程。就好像我們經常說的孕婦效應,有很多懷過孕的女性都有這個感覺,當自己懷孕之后,會發現滿大街都是孕婦,其實這是因為我們的直覺進行了篩選,這些好像舞臺上的聚光燈,雖然舞臺上的表演者眾多,但我們可能只關注了追光燈所指向的那一位。你不妨想象一下,整場表演下來,如果讓你描述一下表演的那個,那是不是沒有在聚光燈下的表演者,他們表演的內容你是根本記不起來的。對,因為你把他們當成了背景。受到歷史經驗的影響,每個人選擇哪些內容進行知覺,會存在穩定性的偏好,這就好像一個男孩兒帶著他的女朋友去挑筆記本電腦。當銷售人員介紹完這本電腦之后,男孩兒往往記住的是配置怎樣,性能好不好,而女孩兒對電腦的印象卻是顏色好不好看,造型美不美觀。如果男孩兒認為電腦的配置很好,性價比很高,選擇這臺電腦很不錯,讓女孩兒完全有可能因為顏色難看,雙方的分歧就此產生。那了解了直覺的選擇性的特點,我們該如何在行動的過程當中去調整自己的方向,以便讓自己更加容易堅持行動呢?
首先聽一點是要選擇對標自己的目標,而不是他人的結果。
就好像在行動力訓練能力。有不少成員在登陸初期給自己立下的增長目標是堅持15張全卡登岸。因為自己已經很久沒有系統性的完成一門課程,如果能夠實現這個小目標,其實也是比過去的自己有了進步,但在航行的過程當中,他的直覺方向開始偏移,當他看到其他人的打卡內容,他開始自慚形穢,覺得自己的邏輯能力和表述呢,都比別人差了好遠,內心馬上被暴擊了1萬點。本來全卡已經是達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標,可以給自己一個滿分,但這個時候,因為目標偏移,所以給了自己低分。
那為什么一個人的直覺方向會漂移,這是因為在以往的經歷當中,他很少有自己的目標,都是靠跟別人比活著,所以升學的選擇會穩定在與他人的對比方向上,即便自己有目標,也從來沒有在直覺方向上死盯過自己的目標。
第二點就是要選擇看到自己已經取得的一小步的進展。在這里我說的一小步的進展的價值,一定要習慣性的看到行動力弱的小伙伴常常有全無全有的思維。不是完美,就是等于零,最好一步到完美。如果一步到不了完美,那這一步就毫無意義,毫無價值。比如我經常聽到有小伙伴跟我說,我覺得自己沒有什么收獲,我覺得自己不知道怎么做,我覺得我就是改變不了。在這些自動化的思維背后,其實是長期的一種知覺的取向,即收獲一點點能夠做到一點點可以改變一點點,對這些他直覺不到,視若無睹。但現實的情況是,所有的大收獲大作為,大改變,都是由一點點的積累而來。
第三點就是知覺的選擇性時不能只看增量,不看存量。只看到自己匱乏的資源,沒有看到自己已有的資源。在我的船員航海日志公號里,勵志哥花樹的案例告訴我們在極限資源情況下,依然可以有精彩的人生。
知覺的篩選過程是我們認知過程當中一個必然的過程,無論你試圖通過全面客觀的看待一個事物,我們的腦袋寬都決定了你只能聚焦一部分的信息,那你選擇什么樣的信息聚焦而忽略什么樣的信息,一切的掌控權就在你的手上,所以你完全可以通過調整知覺,注意方向以及你的主觀加工方式,去建構一個新的世界。其實在過去的兩個星期當中,你不就是這么干的嗎?你也是因為這個調整才變得更加有力量。
行動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