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來源:圖南心動力社群,千聊直播間,督導:圖南老師)
一、案例詳情
求助者 男 39歲,企業職工(辦公室文員)
求助問題:感覺抑郁,需要改善夫妻關系,親子關系求助者2005年結婚,入贅形式,婚后生了一個女兒,現在10周歲。
2009年開始,夫妻關系發生變化,變化的開始是求助者的丈母娘和老丈人開始嘀咕別人家賺的錢多,自己家里沒有一個會賺錢的,當時求助者只有2300元的工資,妻子開始抱怨求助者沒本事,做什么都不如別人。
2010年,考慮到妻子有服裝加工的技術,嘗試自己做服裝加工生意,從丈母娘那里借了1萬元錢,加上自己的錢開始操作。但是在做生意的過程中一直得不到妻子的有效幫助。
每次出現問題向妻子求助時,妻子總是說“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解決,自己想辦法”
不幫助求助者的另一個理由是,妻子自己也在家找了5-6個人做服裝加工。
在2010年年底,求助者生意失敗,賠了4萬多。從此以后,妻子更加認為求助者就是一個無能的人,什么都不會。
說急了不僅僅會罵,還會打,求助者當時因為生意失敗,本身有些抑郁,加上妻子的打罵,情緒非常的低落。最嚴重時,用自己的腦袋撞墻,直到讓自己感覺到疼痛難忍才罷休。
有一次面對妻子的鄙視和打罵,求助者無奈,用磚頭砸自己的腦袋,然后裝瘋(裝作驚恐發作的樣子)。
用這樣的方式來擺脫妻子。時間有5分鐘左右。然后假裝昏睡,假裝自己醒來之后什么都不知道。
從那以后妻子開始有些改變,還會罵,但是不會打了。那次裝瘋,求助者的孩子和丈母娘也在場。
2011年3月份找到一份外企的工作,工資4000元,夫妻2010年貸款買房,生意的失敗加劇了家庭矛盾的激化。
2011年開始妻子開始和求助者雖然睡在一張床上,但是妻子堅持分頭睡,性生活越來越少,最近變得更少,一個月都沒有一次。
2015年,房貸還清之后,妻子開始學炒股,他表示支持,但是2015年下半年,他的父親遇到嚴重的車禍,急需14萬的費用。
他哥哥拿出一部分錢,求助者想把身上僅有的3萬元拿出來給父親墊付醫藥費等,等交通事故處理好之后,再拿回來。
但是妻子認為他是入贅的,死活不同意,一定要將3萬元拿去做理財投資,最后他沒有辦法,將2萬元給了妻子做理財,1萬元現金,1萬元信用卡,從朋友那借的1萬, 共3萬元交給父親。
他妻子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打罵為主,最嚴重的是7-8歲時,每周至少打兩次,他后來接觸到心理學的知識,阻止妻子打罵孩子,和孩子的關系有所緩和。
但是他和妻子對待孩子的行為還是不一樣,他比較溫和,很少發脾氣,妻子會管制孩子,有時候會冷落孩子。
良性陪伴也有,但不是很多。所以孩子和求他比較親,孩子的奶奶對孩子包辦。另外,他開始學習心理學后,妻子說丈夫有精神病,他否定,其妻子反駁,沒有精神病的人是不會學心理學的。
因此孩子現在和他也不太說心里話了。還有他妻子想要控制他工資,遭到拒絕后,關系變得冷漠。
家庭中出現問題后,都是指責的語氣,剛結婚的時候,他很少用指責的語氣說話,但是自從他生意失敗之后,逐漸開始使用自責的語氣,在整個家庭里能聽到最多的就是相互指責。
他目前的情況:因為學心理學,花了很多錢,妻子比較生氣,他也出現了幾年前生意失敗時的抑郁,焦慮情緒。但是沒有之前嚴重。不會去撞墻等激烈的表現。
妻子原生家庭
1,妻子小時候的事情幾乎都記不得,也不知道自己小時候有沒有被母親打過,只記得母親脾氣很暴躁,對父親不好,語言暴力特別嚴重。母親看不起父親,認為父親是個差勁的人,不會賺錢,腦子不靈活,笨。
2,妻子的母親比較固執,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一意孤行,有時候不信任別人。她自己的妯娌間沖突比較嚴重,對妯娌不贍養老人意見非常大,發展到被其妯娌打傷住進醫院,直到兩個老人都已經去世了矛盾依然還在。
3,妻子的父母早年開始就已經分床睡了。
求助者原生家庭
1,很小的時候,雖然被母親打比較多,但是沒有留下太大的傷害,但是初中開始,家里發生了變故包括他的奶奶,外公外婆3位老人同一年死亡(住在一起),父母同時失去工作。
1994年到2005年過的比較辛苦,全家賺來的錢大部分用于還債。他高中大學常常食不果腹,接受別人的救濟。
2,他小時候很獨立,6周歲開始和哥哥一起洗衣做飯,割草喂豬,干農活!
二、咨詢師分析:
1,他在幼年接受的是打罵教育,雖然沒有留下傷害,但是安全感還是缺乏的。因為求助者說他不是很自信,有些自卑。另外面對妻子的踢打不還手,任由妻子侵犯,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是有些問題的。
2,代際遺傳問題,妻子的父母早年開始就分床睡覺,這給妻子一個信號就是,處理夫妻關系就是應該這樣。? ? ? ? ? ?
他父親不管遇到什么問題,從來不會打自己的妻子,所以他認為打妻子是不對的,這也是他不還手的原因。
3,親子關系的問題其實是受到夫妻關系的影響。夫妻關系好了,親子關系自然會好起來。我的咨詢計劃:
第一次咨詢:收集基本資料,疏導情緒,教會求助者放松的方法。? ? ? ? ? ?
第二次咨詢:陪同求助者分析事情背后深層次的原因? ? ? ? ? ?
第三次咨詢:求助者和其父母的關系修復(客體關系)? ? ? ? ?
第四次,第五次咨詢:夫妻關系的修復(客體關系)? ? ? ?
第六次咨詢:家庭關系修復(讓孩子參與進來,薩提亞家庭治療,角色扮演)? ? ? ? ? ? ?
第七次咨詢:未來規劃(催眠時間線)? ? ? ?
第八次咨詢:總結+未來規劃(催眠時間線)
需要督導的問題:
1,我認為核心問題是夫妻雙方安全感不足,妻子想要控制丈夫獲得安全感的問題。請問是否把握的準確。? ? ? ? ? ? ?
2,咨詢計劃的設置是否合理。? ? ? ? ? ? ?
3,未來規劃準備用催眠技術來做,兩次是否可以,是否有效?
三、圖南老師提問:
這個案例看起來很復雜,有夫妻關系的暴力問題,有回避型討好人格問題,有原生家庭問題,有親子教育問題,有代際遺傳問題,這樣的互動模式,會不會影響下一代的問題。
1、來訪者學習心理學是為了自醫還是想改善夫妻關系,他有沒有學以致用在夫妻關系中?是否有改善?
2、你是否在咨詢關系中產生移情,是不是觸及到你自己的生活一些愉快或者不愉快的事情?你如何對待來訪者和他妻子?
3、最關鍵的一個問題,來訪者妻子拒絕進入咨詢,你該如何進行下去?
咨詢師答:
1、當初來訪者學習心理學,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開始看的是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也用在孩子身上,得到了明顯改善,但用在妻子方面,沒有得到更好的解決,有段時間有效,過段時間又打回原型,求助者覺得孩子是最重要的,現在把和孩子的問題處理好。
2、投射的問題,感覺是有的,我也有不太中立的一點,包括語音和文字描述都偏向了求助者,他和我的原生家庭、現在的家庭問題確實有些類似。
3、求助者覺得妻子有些偏執性人格,可能不會來參與,我想用催眠對話場景和他和妻子意向對話,或者用空椅子,不確定效果怎樣?
四、圖南老師督導:
1、保持中立的態度,才能保證咨詢公平,如果有移情時,要有意識到這點及時糾正,在這個案例里,咨詢師完全偏向了來訪者。
聽他像個怨夫一樣傾訴,同情他幫助他,作為一個男性的咨詢師,在當今的男權社會,聽到這個家庭暴力,都會下意識想到是男對女暴力,當聽到女對男暴力,而且還這么頻繁時,都會多少對他產生這樣的同情。
進入咨詢,妻子都沒參與,只聽他一面之詞,是不夠客觀的,后期他妻子肯定是要加入到咨詢中來,如果一開始,咨詢師就先入為主的和來訪者結成同盟,如果妻子敏感,她是能感覺到咨詢師的傾向,她就會感到受傷害,避開咨詢,咨詢關系又會陷入被動。
2、很多人走進咨詢行業領域,很多都是為了解決自醫,孩子,夫妻關系等問題,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后,才想要做一個咨詢師從事這一行。
就像我的一個求助者,她在我這里做長程精神分析達一年,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一個問題出來,她都能分析出問題背后的原因。
有一天她問我她以后適合做什么,我說她完全可以去做一個咨詢師,很多入行者都是由求助者變助人者。
這個案例的求助者,有沒有從學心理學中受益呢?針對孩子的關系,他用了一些技術手段是有受益的,但針對夫妻關系,卻沒有改善,說明他學的還不夠深入,或者說真正的改變還沒有發生,內在穩定的人格還沒有形成,通過長程的心理咨詢是可以健全內在的穩定人格。
3、妻子不肯加入咨詢的可能性大,做為偏執性人格,她本身比較痛恨丈夫花了這么多錢去學心理學,現在又要她加入進來,承認她自己有病,她怎么可能接受。
就像很多案例,孩子不愿意參與進來,父母急的要命,或者是家人不肯參與進來,家庭的問題必須家庭自己解決,咨詢師也是沒有辦法幫到的,只能從以下方法做切入點:
從孩子的角度做切入點,針對孩子的一些行為,和她探討一下孩子,然后告訴她:"孩子的行為可能和我們的相處方式有關系,我有做不對的地方,你有些地方可能也要做出調整,我找了個比較好的咨詢師,去請教下他"。
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為孩子愿意去做很多改變。
千萬不能說:"老婆,我覺得我們都有病,都有問題,我們去看看心理醫生吧"。
這個案例核心問題關鍵:
4、這是一個控制欲特別強的女人想通過家暴控制男人,而男人又是一個討好型的人格,這兩種人格的在一起,怎么改善夫妻關系?
五、圖南老師思路
兩個人的原生家庭過多或少都有問題,都是女強男弱,她母親就是一個控制欲特強的人,媽媽控制女兒,父親肯定也是很疼愛女兒,同樣她也想控制老公和孩子,內心又非常缺乏安全感。
她原生家庭也不是很幸福的,要不然父母也不會那么早分居,父親不善于表達,內心也肯定積累了很多負能量,這個家庭長期冷戰,除了指責就是冷漠,她特別渴望能擁有一段穩定的感情。
但是她又沒有從父母那里學習該如何經營婚姻。
她就認為管住男人的行為和錢,他不服就揍他,控制男人的生活,以為這樣就可以擁有穩定的關系,安全感不能從父母那里獲得,要么找個人格特別健全的男人來崇拜獲得,如果他不是這樣的人,把他改造變成這樣的人,能控制他了,她的安全也就有了,這是她的天然認知,這是種嚴重的病態。
我們看到這個案例,對來訪者都有一個感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他怎么能這么窩囊呢,入贅也就算了,還像個小媳婦一樣謹小慎微做人,做啥啥不行,總是在失敗中。
他特別想成功做成一件事情來證明自己,一個沒自信的人,做什么事都是沒底氣,人際關系是不自信的,身邊都是負面的支持和評價,失敗是一定的。
他的原生家庭,也讓他養成了逆來順受的性格,面對他老婆家暴時,他選擇做一只鴕鳥躲起來,他想起他的原生家庭,相比之下感覺是無所謂或者他是從中受益的。
比如受益,小時候被打完了會很疼,但過后可能母親會給一個甜棗呢,被妻子打過后會哄哄他,給他親密接觸等。
沒準他還樂于去享受現在的狀態,他現在受的這些罪,和他在原生家庭吃的苦相比,覺得是問題不大的,是不愿意去反抗的。
換做一個出生在健全和諧家庭的男人,都是忍受不了這樣的行為,要不選擇離婚,要么選擇開打(當然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求助者也是缺乏安全感的,在這樣的親密關系中,看似不和諧,其實他們都符合彼此的需要,妻子滿足了自己控制欲的需要,丈夫滿意了受虐的需要,畸形的關系才能穩定下來這么多年。夫妻關系修復三要素(性,信任、圈子),三要素缺一不可。
1、性不和諧,出軌是最輕的,要么分手,經常吵的夫妻吵完卻有性生活,反而離不開,表面上相敬如賓的,從來不打架吵嘴,才更容易離婚,身體上排斥彼此,早晚會分道揚鑣。夫妻關系上的修復,首先是身體上去接納彼此。
2、信任,這個案例老婆對老公是不信任的,當他拿錢去投資的時候,她是不看好的,他對妻子的信任,也是沒有看到的。
3、共同的圈子,有信任安全感的基礎,
第1次,做攝入性訪談,告訴他最核心問題是兩個人都缺乏安全感,妻子希望通過控制來獲得安全感,他通過受虐來獲得安全感,這是一段痛苦又難分開的感情,下面談談怎么改變呢?
第2到4次、安全感缺乏是由原生家庭造成的,需要和原生家庭建立鏈接,和父母去做客體關系修復(參照客體關系修復)和分離,可以是形式上的修復,他有力量感了,人格變得健全起來,才有力量和妻子控制型的人格做對抗,需要做2到3次咨詢。
第5次、需要搬出去單獨住,必須有自己的生活,告訴她丈夫是需要和她生活一輩子的人,必須尊重他,搬出去了,也不會像這樣有恃無恐家暴她老公。
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你就是60歲也是長不大的孩子,在父母面前你的行為一定是退行的。
第6到9次、針對女方的問題,需要把孩子參與進來,否則妻子以為是只針對她的問題,和妻子和她父母做客體修復和分離,需要做到二到三次。
第10次、做家庭治療,去獲得岳父的支持,畢竟是兩代同病相憐的男人聯盟,岳父參與進來了,帶動岳母和孩子一起加入咨詢中,
家是講愛,不是講道理的地方,很多人只是出于對人性的無知,但咨詢師沒有權利去對別人的生活評頭論足,只能做的是把人性里藏在深處的愛挖掘出來,找到各自身上的溫暖去袒露自己,彼此取暖,幫助來訪者。
順利的話需要10到15次咨詢,不順利的話時間得拉長到半年甚至一年,
六、答疑時間:
1、妻子瞧不起丈夫,是和原生家庭有關對嗎?那如何改善,做客體關系修復對嗎?
答:是的,因為妻子的互動模式就是這樣的,要從淺意識層面提到意識層面,可以告訴她她的孩子以后可能也會代際遺傳,很多人可能不會為父母,老公去改變,但很多都愿意為孩子去改變。
問:假如妻子找了個很有能力很成功的丈夫,她還會瞧不起丈夫嗎?她以前也遇到了個年薪20萬的男朋友,但為何選擇了2000元的現任?
答:找個成功的男人不會瞧不起,但依然會用指責批評的互動模式,倒不是內心有多討厭他,這就是她的問題,現任的她可以入贅,又好被她控制。
問:如果短期內無法和父母分開,可以采取什么方式來改善夫妻關系呢?
答:可以共同去做一件大事,一致對外,有共同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