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的城市,以盛產美女而聞名遐邇,女人們本身就天生麗質,加之山川水氣滋潤,越發美麗動人,成為城市的靚麗名片,但女人對美的追求就像人們對財富的追求一樣,似乎沒有窮盡,商家也看到其中蘊含的巨大市場,競相加入對“蛋糕”的切分和爭奪,晚近公交站臺等戶外整容廣告明顯增多,精美的面孔、精致的身材、優惠的價格,非常吸睛,有的還打出了韓國名醫主刀的旗號,試圖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優勢。
翻開新聞,某些美女在選美大賽上獲得佳績,坦言身體的某些部位是“動過刀子的”,而且不止一次;更有甚者,整容整上了癮,全身上下花了幾十萬、幾百萬,整過數十次,只為最美的自己,諸多事實告訴我們,一旦打開潘多拉的盒子,可能就會在“更美挺美最美”的漩渦中越陷越深。
顏值高的型男靚女永遠是廣告的寵兒,某名酒廣告呈現藍色晚禮裙美女高開衩后背,廣告詞“男人的情懷”瞄準客戶群體,塑造成功人士專屬;某些女性用品廣告邀請男星加盟,以貼心的關懷和溫馨的敘事,試圖為廣大女性帶去慰藉。
社會學家約翰·奧尼爾把身體分為五種類型:即世界身體,社會身體,政治身體,消費身體和醫學身體,揭示出身體內涵的復雜性和豐富性。現實生活中,身體往往被化繁為簡地理解為生理身體,這種簡化在圖像助推下愈加凸顯,身體與圖像相互借力,圖像釋放了身體的潛能,滿足和刺激著快感,而快感牽引和制造著欲望的滿足和匱乏。精致漂亮的身體在圖像里蔚為壯觀。
圖像里的身體構筑起一種帶有暴力性質的身體美學。當今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比拼是全方位的,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和他的長相、身高密切相關。顏值高的人在戀愛、就業、求學等多個方面均具有一定優勢。媒介以選美小姐、時裝模特、演藝明星、體育明星、主持人、青春偶像等為視覺范本,利用選美比賽、體育運動、廣告形象、演藝節目、畫冊畫報等途徑,塑造并向大眾灌輸了一種具有時代特征的身體美學,為普通人提供范本和參照。理想的女性身體關鍵詞有:纖瘦、又白又美等;理想的男性身體的關鍵詞有:英俊、健美、大長腿等。身體之美常常被化約為身高、體重等數據,女性的三維數據及其比例、皮膚的美白緊湊程度;男性的健美程度和部分生理機能的數據等。數據是可量化可定義可對照可執行可推廣的,數據化的審美標準如同“科學”一般客觀、嚴謹和不容置疑。然而“達標”或“超標”的身體偶像,是傳媒和商家打磨出來的“虛擬形象”,帶著濃重的現代“文化工業”的痕跡。身體審美借助各類大眾傳媒和圖像,輕易俘獲公眾的心,于是那些標準就具有了普適性,一種抹殺個體、差異、特質和豐富的非人的普適性。為此,在媒體的引導、人群的影響下,人們采取減肥、節食、增高、整容等一系列手段,試圖“達標”,有的是微整形,而有的則大動刀具,不僅可能導致健康身體美的喪失和身體的病態,更讓身心被數字意識形態控制,陷入非正常生活的牢籠中。
在消費社會,身體成了商品,經歷著消費和被消費,身體的形象價值成為首要價值,有待通過挖掘經營不斷增值。身體突破了個人性,被納入生產—消費領域,成為可以購買、交易和使用的商品。對身體符號意義的闡釋和加工成為商業策略花心思的重點所在,一具完美的身體應該有怎樣的形象?如何才能讓身體實現(或趨近)完美?一系列關于身體的技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化妝技巧、美容手術、體育運動甚至日常生活的體態姿勢,只要能美化身體外觀的技術都能成為一種商品服務。理想身體如同一種權力主體,監視著或者通過喚起自我對身體的關注來自我監視,由監視又產生對身體的種種塑形、重建,當諸多非人道的、有損健康的措施施加于——毋寧說是虐待、戕害身體的時候,本質上就是一種自我懲罰。這樣就形成了一種隱秘的權力壓制機制,鏡像意識形態、身體工業壓得“我”喘不過起來,嘗試一系列身體技術的“我”以為收獲了“美”,實則完全迷失在消費社會的迷宮之中,獲得的也是自我的異化。當前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不惜代價地減肥、修形、整容,外形的改變確實給人們帶來看得見的好處,蝶變新生,煥然璀璨,讓女性唱響歡樂頌,媒體編織起一個個灰姑娘變白雪公主、駕馭高富帥、變身人生大贏家的童話故事,吸引更多人趨之若鶩,由此形成了日漸興盛的美麗產業,上下游產業做大做強。但行業規范和監管不到位,各種美容醫院、診所魚龍混雜,屢見不鮮的豐胸失敗、服藥后遺癥等警示我們:用刀割出來的美麗、用藥吃出來的纖細、用針打出來的尖臉蘊含著極大的衛生、醫療、健康、道德等多方面風險,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財富去保持和維系人前的光彩形象,當過于關注外貌并為之傾注太多,可以用來學習深造的時間和精力被擠壓殆盡,對打基礎固長遠的事情有所忽略,對親情、愛情、事業等生命中的其他風景無心經營,從算大帳而言,是不大值得的。
細細看來,各種圖像中的身體符號有一套編碼規則邏輯和運行邏輯。當前的圖像身體中,女性身體占據大多數版面,展現出千姿百態的嫵媚姿態,廣告、電影、電視設計著身體的生產和制造,被物化成契合男性需求的存在,并在不斷轉換生產策略中獲得持續的商業收益。女體應該是怎么樣的,才符合大眾特別是男性的欲求,怎樣才能吸引人眼球,配以怎樣的營銷策略才能盡可能地賺取利益,對符號的定義和編排,對受眾心理的把握、挖掘和滿足,都有一套習焉不察的法則。我們看到眾多像流水線加工后的身體你方唱罷我登場,提供一個個完美偶像。在身體邏輯的掌控下,身體的完整感被肢解、被碎片化,身體的某一部分被格外突出,頭發、臉型、手……并形成了對應的“細分產業”,理想的女體就是每一個完美部分的排列組合,存在于幻象之中,卻吸引著人們去追求。也應注意到,大原則之下也有微小的調整,如大眼美女過多時,炒作小眼美女,就會形成震驚效應;瘦削美女泛濫時,發掘豐滿美女,便有奇兵效果,看似迥異,實則一體兩面。當對女性身體的消費可能造成“審美疲勞”時,男性身體大方地進入了消費領域,大批暖男、花樣美男、男神在造星工廠線上推陳出新,更因晚近各大選秀節目呈現出非比尋常的獨特魅力,逐漸熱門起來的男性身體成了一方亮麗的風景線。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實現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不僅僅只是顏值這一看得見的部分,還包括才華、修養、家庭、事業等其他方方面面,衡量人的成功,也是多層面因素的考量。條條大路通羅馬,明明可以靠才華吃飯、靠努力成才,對顏值何必那么糾結!用健康之方修身,以自然之道養性,尊重身體,善待自己,人生苦短,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