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現在人們逃不掉的咒,生活壓力大,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總有它縈繞在心頭,越煩越燥,確需靜心思之除之。
和朋友一起整了個小公司,主要負責市場的推廣,以前焦慮的是公司的起步沒有客戶,團隊不穩定,市場不好做。現在團隊、市場穩定了,公司走上了正軌,可是每天還是焦慮著。
公司怎樣做的更好,利潤空間怎樣才能更大,市場競爭激烈,公司能撐多長時間。
生活上的焦慮更是不斷,焦慮住的房子不夠大,寶寶馬上要來了,怕是孩子大了空間太小。
焦慮寶寶出生了,怎樣去教育培養他,既能有快樂的童年,還能有好的教育成長,為他以后的路做好準備。
焦慮年邁的雙方父母怎樣才能頤養天年,怎樣去贍養他們,讓他們遠離疾病的痛苦,生活的苦惱。
焦慮車子不夠好,怎樣才能盡快換一個更好一些的,以滿足自己虛榮心的需要。
焦慮的事情太多了,處理不好總是讓自己頭痛心傷,可是處理好了它又會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拼搏的方向,如何把焦慮控制在正好的平衡點的確是高難度的技術活。掌握了這個技術,我們就是主動的,更好的掌控自己的焦慮情緒,變焦慮為動力,成為我們奮斗路上的催化劑。掌握不了這個技術,我們就是被動的,成為焦慮的傀儡,終會被焦慮所累,不知道哪一天的哪一個成了壓倒我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小時候很害怕吃藥,每次感冒了,一個安乃近藥片要被母親分成四個或者六個小塊才能吃下去,一不小心,一個藥片下不去卡在喉嚨里,苦得我頭皮發麻,現在想想都難受。可是,要治病,就得忍受藥片的苦,因為它能讓自己很快康復了,比起病怏怏的身體,相信苦點還是更好的選擇。
焦慮也一樣,我們都不喜歡它,因為每次的焦慮都伴隨著心情的不爽,就像藥片的苦,可是,每一次的焦慮都是我們自己內心選擇的副作用。因為我們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更舒適的生活方式,因為更好所以當下是還沒有達到的,這時候焦慮也就來了,所以說有焦慮的地方,也就是是我們的內心方向。就像要吃掉苦口的藥片,我們要正確面對自己的焦慮,有焦慮,說明我們還在向往著更好,焦慮讓我們的心變得更強大更健碩。
藥片苦口能治病,焦慮頭痛能健心。
任何讓我們不爽的東西,我們都應該擺正態度,正確面對它們,這樣才能戰略上重視它們,戰術上蔑視它們,最后才能打贏戰爭。
工作生活上,每次焦慮的時候我總會坦然接受當時的情緒,用上我自己的三條法寶,一般情況基本能很快面露笑容,打贏自己和自己的這場較量。這三條法寶,我總結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一個中心,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緒,是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她是高樓大廈的根基,是修煉絕世武功前的蹲馬步,他是自己主動進行一切思想活動的基礎和保證。我們只有能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緒,才能讓自己靜下心來,慢慢梳理工作生活的細節,或者是說讓自己焦慮的事情,我們才能使用一切所掌握的技能去打贏讓自己苦惱的每一場戰爭。
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她在自己心里有一個平衡點,不會過分消極低落,不會張牙舞爪,妄自菲薄,我們只有在一個相對平靜的心態下,才能用好所學的技術,一點一點去找出煩惱的破綻,最后逐步瓦解她,讓自己露出燦爛的笑容。情緒控制不好,什么如來神掌、一指禪、化骨綿掌,這些神功到時候全是廢柴,因為沒有好的情緒,什么神功都會運作不出來。
是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哪怕是在發呆,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有一個平和輕松的心態,你會覺得一切盡在掌握。
二個基本點:其一是深入思考,就像佛教徒的禪定;其二是逆向思維,先果后因,倒行逆施。
每一次的禪定,或者是深入思考,都會讓我們看清楚事情背后的真相,看清楚每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生活中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沒有解決不掉的困難,每一次的手忙腳亂,不知所措都是因為我們沒有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事情的緣由,發生的過程,解決它的真正困難,而是簡單的一看,對于事情的真正面貌沒有全面了解,未知才是我們焦慮的起源。
公司里銷售部小南,來公司幾個月,積極向上,吃苦能干,腦子靈活,一直看好他。一天早會上,大家做銷售總結,我給小南說,到年底結束,要完成六百臺貨的銷售業績,他的第一反映是驚訝和抵觸。接著以此為切機給大家講了一下深入思考的重要性。到年底正好還有六個月時間,六百臺任務分到每個月是一百臺,分到每一天的任務是3.5臺。我問小南現在一天的出貨是多少,“五臺左右沒問題”他說,那這樣你到年底能出多少呢,反應過來的他才意識到任務的簡單,刨去各種不利因素,年底完成六百的任務是輕松的。可是第一反映是抵觸拒絕的,因為他沒有思考,對任務或困難習慣性的緊張和抵觸,不去做深入的思考分析。
還有一個小故事,小孩在搬一個大塊的石頭,爸爸告訴小孩用盡一切辦法把石頭搬起來,會有神秘的獎勵,可是小孩用了吃奶的勁,石頭還是紋絲不動,最后泄氣得跑到爸爸身邊,說是盡力了搬不動放棄了,爸爸語重心長得告訴孩子:你沒有深入思考,你沒有用盡一切辦法,因為你可以請求爸爸的幫助。小孩一臉的詫異和懵懂。
是啊,小孩是這樣,現實工作生活中的我們也會這樣,想當然得去看待處理面對的困難,不會跳出習慣的怪圈,仔細分析,深入思考,想當然的使用曾經的所謂經驗,以至于茫然失措,不知所以然。
逆向思維,前因后果,是讓我們看清楚自己想要的結果,然后倒推過程,分解任務目標,最后逐一解決,各個擊破,設定好的結果實現的幾率將會大大提高,因為這樣我們關注的是關鍵的每一小步,而不是遙遠朦朧的大目標,否則就會被困難嚇到,失去了方向和信心。
深入思考和逆向思維相輔相成,彼此依附,面對突如其來的焦慮,仔細分析,找出焦慮的根源,以及根源問題的最終目標,然后逆向思維,找出達成目標的分解過程,最后完成目標,徹底解決焦慮問題。
一個中心,二個基本點是我工作生活中的心得體會,在平日里用起來百試不爽,看到文章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思路簡單,踐行起來很難,都是自己和自己較量的過程,沒有長時間的實踐訓練,很難將他們運用自如。通過學習,再掌握一些統籌安排,意識專注的思路方法,解決困難,保持好心情,將是小菜一碟。
房子、車子、票子,一切焦慮的根源無非是對未來的未知,對明天的迷茫,對自我的沒信心,保持樂觀的心態,使用好學習到的武功秘籍,正視焦慮,合理的誘導分解焦慮,保持良好情緒,完成焦慮所依附的著力點,最后瓦解根除焦慮。
控制情緒、深入思考、逆向思維,像是吃藥片的紅糖水,讓藥片輕松舒服得直接咽下去。到我們學到做到了,我們也會笑迎焦慮的來襲,泰然面對,最后四兩撥千斤,輕松搞定。
糖水好了,藥片還有嗎?
25~35歲,上班這點事兒專題征文|焦慮 這藥苦口 卻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