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燁子
1
“強哥,你不知道,我都快急死了!”
剛到咖啡館坐下,咖啡都還沒來得及點,朋友小C就冒出了這句話,聽他這么說,我不僅好奇,在我印象中,小C做事說話向來都是不疾不徐,張弛有度的,這次是遇到什么難辦的事情啦?
原來,他的上司最近剛離職,公司提拔他,讓他接替原上司的位置,負責質量部門的管理工作。升職加薪,這本來是件好事,可他卻高興不起來。當下正面臨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公司目前正在準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3個月后就要接受認證專家的現場檢查,這項目原是由他上司負責的,他只是參與其中,可現在上司離職了,改為由他負責這個項目繼續推進。在這之前他只是作為項目成員參與其中,現在變成項目組長,而自己之前又沒有組織過這樣的認證,缺乏相應的項目管理經驗,所以,面對文件起草、人員培訓、驗證、確認等千頭萬緒的工作一時不知道該從哪里著手,而時間又這么緊張,隨著現場檢查時間的日益臨近,變得越來越焦慮,最近幾天還出現了失眠的情況。
我很能理解小C的焦急的心情,想當初自己第一次負責公司質量認證的時候,是何其相似!也是焦慮的吃不好、睡不好,直到現場檢查的前一天都還在熬夜加班。我想,我們的大多數人在工作或者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很多類似的自己搞不定的事情,比如,年初看到自己列出的一長條書單,可是,當半年過去發現自己才看了1/5,面對書單,變得異常焦慮:什么時候才能讀完這些書?又比如,看到同事、同學一個個陸續都買了車,可自己那微薄的薪水,還了房貸后已經所剩無幾,焦慮不尋自來:什么時候才能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車?凡此種種,不勝枚舉,總之,身處快節奏的社會之中,焦慮幾乎伴隨我們的一生,無論你愛也好,不愛也罷,各種各樣的焦慮總喜歡和我們不期而遇。
2
什么是焦慮?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焦慮是大腦一種對抗潛在性危機的積極行為,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當我們某些需求沒有滿足時,大腦就會啟動這個機制,表現出焦慮不安。之所以會焦慮,究其根源,無外乎我們想要的太多,而能力又不足。
焦慮只是眾多情緒中的一種,就像我們有時會開心、有時會失落,有時會感到幸福,有時會感到疲憊,所以,有時出現焦慮的情緒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焦慮的情緒本身并無所謂好與不好,關鍵是當情緒來臨時,我們能夠及時覺察到,然后采取了正確的辦法去回應,讓焦慮轉化為動力,引領我們成長,讓我們變得更加優秀。
3
悅納,欣然接受自己焦慮的情緒。 既然無可避免,與其對抗,不如欣然接受,悅納當下的自己是改變的第一步。當焦慮來臨時,我們不妨用啊Q精神來鼓勵下自己,誰沒有焦慮的時候呢?我們會產生焦慮,有時候是因為一些非合理信念在作怪,比如,面對工作總是期望一次完美,也總期望自己是個完美的人,什么都能干,什么都想干好,也期望一步到位。我們不妨換用一種更積極的信念去思考,比如做個PPT,我們不期望立馬做到專業的水平,我們可以先做出一個完整的PPT,然后再慢慢修改慢慢完善,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君不見很多才華橫溢的作家同時也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嗎?所以,也別折磨自己,期望自己既能在舞臺中心口吐蓮花,也能妙筆生花,缺憾本身也是一種美。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才有可能讓自己變得完美。
拆解目標,分散焦慮。焦慮是一種內在的不安感,因為沒有具體的對象,緩解焦慮,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設置一個小目標,把要求減少,保留最重要的部分,讓自己的能力能夠勝任,從而分散焦慮。比如,我們的夢想是成為首富,這不可能一天或一年就能實現,所以,我們不妨像思聰他爸說的那樣,我們先定一個小目標,今年先賺它一個億,這樣,目標實現難度不就大大降低了嗎?(上面這句話,如果覺得難度大,可以把單位改成分或者厘,或者,干脆忽略它的存在。哈哈)
我的朋友小C向我說了為質量認證而焦慮的事情后,我就幫他分析,我說,你看吧,你的目標是3個月后要通過專家組人員的現場檢查,從而順利拿到認證證書。那現場檢查有哪些要求呢?要準備的工作那么多,你總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這個時候要先抓重點,力爭通過,不求完美,認證通過后也還是可以繼續完善,質量管理工作嘛,本來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那哪些是重點呢?你不妨對照檢查要求,專家組對檢查發現的缺陷會按嚴重缺陷、主要缺陷、一般缺陷來劃分,嚴重缺陷是不得出現的,否則就會遭遇一票否決,無法通過檢查,所以,這是重點中的重點,你得確保不出現嚴重缺陷。搞定這個之后,再關注主要缺陷,主要缺陷不能過多,否則也難以通過檢查。如果準備過程中這兩大塊都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那么,就算檢查過程中發現一些一般缺陷,你也還是可以通過檢查,最終能拿到認證證書的。所以,當下的第一步,就是先把嚴重缺陷項找出來,自查一遍,看看準備工作做的如何,做好了就進行下一步,如果還有沒準備好的,趕緊準備。聽我這么一分析,小C臉上的表情輕松不少。
提升和目標相關的能力。我們之所以焦慮,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遇到了搞不定的事情,如果能搞定,那何來焦慮一說呢?所以,除了遇到焦慮時拆解目標之外,平時我們也應該有計劃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樣當機會來臨,我們變得胸有成竹,而不是手足無措,就像某位籃球教練說的那樣,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不妨主動積攢未來需要的能力,比如寫作能力、演講能力、PPT制作能力等等各種通用能力,如果我們提前做好了儲備,當需要用上的時候,我們還會變得那么焦慮嗎?
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我們也應該主動精進,假如你想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就應該積極主動地有計劃地展開行動。比如你想成為一名人力資源管理專家,那么,就應該主動持續地學習這個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能,這樣,當有一個重要的機會砸向你時,你才不至于被砸的暈頭轉向找不著北。
發揮我們的優勢,而不是補短。一說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大部分人往往就會想到補短板,比如,覺得自己內向,不善言辭,于是找個銷售的職位來做,美其名曰通過銷售鍛煉自己的口才,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殊不知這樣做往往適得其反,溝通能力沒練好,反而把自己練得越來越自卑。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完美,但同樣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有人天生雷厲風行,說干就干,有人三思而后行;有人喜歡獨處,有人喜歡人來瘋,有人喜歡思考,有人更愿行動,我們要做的,不是補短板,而是盡情發揮我們的天賦優勢,拿自己的優勢去和別人競爭,找別人的優勢來彌補自己的短板,這才是正確的思路。
說了這么多,無非就想說,焦慮其實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糟糕,它能促使我們變得更加優秀。我們應該成為焦慮的主人,去駕馭焦慮,而不是被焦慮所控制!
(36歲以上)
鏈接 上班這點事兒專題征文|焦慮,月經式爆發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