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自從我如愿的在新辦公室搞了一整面墻的書架開始,就有了買書的習慣,看到好書,總擔心忘記了,于是便買買買,可是買了卻沒辦法全部看完,就又買了新書。就這樣惡性循環(huán)下去,除了書架上的書越來越多,心理上的某種通過“購買”所獲得的“快感”得到滿足之外,我并沒有收獲到什么。至今已經(jīng)接近一年了,能夠完全讀完的書,也不過寥寥三五本而已。
于是,我開始思考,為什么別人可以讀那么多書,我特意每天拿出時間來閱讀,一個月都很難讀完一本呢?我想應該是我在閱讀方面的技能太差了,需要培養(yǎng)。我便開始在網(wǎng)上搜索關于閱讀技巧的書或文章,最終找到了這本暢銷了30多年,再版無數(shù)次的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所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簡單看了一下介紹,我想至少我應該努力的用我的沒有任何技巧的低級閱讀能力,把這本書看完,了解一些哪怕很基礎的閱讀技巧,再去閱讀其他書籍。
開始閱讀這本書,我的心態(tài)實際是非常矛盾的,既覺得自己幸運,又覺得自己不幸,幸運的是,我在三十幾歲就讀到了這本書,至少沒有等到60歲才發(fā)現(xiàn)。不幸的是,我到現(xiàn)在才讀到這本書,如果能早些年發(fā)現(xiàn),我的讀書效率應該能提升很多。
所以,迫不及待的先入手了kindle電子版,又買了紙質(zhì)版,打算像吃螃蟹一樣,一點一點的,把肉都啃出來,最后把殼也要放到嘴里嚼,直到嚼個稀巴爛,讓這本書徹底爛在我的肚子里,完整的吸收掉。哪怕這一次錯了,哪怕這本書對我的閱讀能力沒有任何幫助,至少我知道了某一條路是走不通的,比不知道要強多了。
閱讀的四個層次
閱讀居然也是分層次的,可以劃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基礎閱讀
即能夠讀懂字面的意思,包括能夠填寫一份銀行卡申請單,或者閱讀一個產(chǎn)品的說明書——事實上我遇到的很多成年人,連一份表格如何填寫都要反復的問來問去,這可以說是基礎閱讀都沒有做到。好在我覺得,自己已經(jīng)達到這個層次了。
第二層次:檢視閱讀
就是快速的翻閱圖書的內(nèi)容,大致了解一本書的類型,所講述的大概內(nèi)容等等,一般是要求能夠在幾分鐘至十幾分鐘的時間內(nèi),獲取到一些必要的信息,并決定是否閱讀以及應該采取何種方式來閱讀這本書,是當做工具書來查找某個論點,是一字一句的認真品讀,還是一目十行的快速閱讀。這里作者提到了一個觀點,就是我們的閱讀速度和質(zhì)量,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而不是盲目的學習的“速讀”之后便應用在所有的書上,這其實也很好理解,你非要用一目十行的方式閱讀古代文言文作品,或者晦澀難懂的專業(yè)書籍,你一定是沒有辦法從書中汲取任何有價值的營養(yǎng)成分的。
第三層次: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可能就是我們傳統(tǒng)意義所理解的讀書,認真的,完整,逐字逐句的讀完,并且能夠在讀完后說出書中的觀點和內(nèi)容,理解和消化吸收掉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意思。但是,對于消遣類的文學作品,如果你不是為了從中學習作文的寫作手法,是完全沒有必要使用這種閱讀方法的。
第四層次:主題閱讀
這個閱讀層次是最高級的,也許用“比較閱讀”能夠更容易理解,就是我們帶著非常明確的目的,去閱讀同類的,甚至觀點是沖突的書籍,取各家之長,讓自己對于某個觀點或事物,有一個非常可觀的認識,而不是盲目的聽從每一本書中作者的觀點。很顯然,主題閱讀是能夠讓你獲得最大收獲的閱讀方式,但其閱讀技巧也非常難學,不是簡單的對比基本同類型書籍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不斷的學習,才能掌握的閱讀方法。我很確定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目前也沒辦法做到這樣的閱讀方法。
這是我閱讀這本書前兩章的收獲,除了打算學習如何閱讀之外,如何寫作,也可能成為我下一個階段需要學習的目標,如果有什么經(jīng)典的學習寫作的圖書,歡迎介紹給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