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薩特曾經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別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你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別人才是你。
意思是說,你眼中看到別人的某些特質,其實就是你自己身上具有的,是你內心的投射。
比如,你看一個人很美好,是因為你身上也有這些美好的特質,所以才會被吸引。
比如,你很看不慣一個人的懶惰,其實是你身上也有一些懶惰的特性,只是你不接納它,拼命想改變它,看到別人身上有自己不喜歡的特質時,便心生厭惡之情。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看誰都是好人,因為他是良善的,一個人看誰都是惡人,因為他自己就是惡人。我心即宇宙,一切都是鏡子,是心的呈現。
02.
自卑的人,往往會被那些愛炫耀的展現自我的人吸引。
缺愛的人,最向往那些表面上含情脈脈,體貼溫存的人。一個人經常焦慮,就會被看起來穩定,實則內核虛弱的“回避依戀型”的人吸引。
膽小懦弱的人,最喜歡那些看起來自信勇敢的人來拯救自己。一個人內心不能接受什么,往往就會渴望什么,越渴望什么,就會向外投射,投射什么,就會吸引什么。
這也是心理學上所說的投射效應。
舉個例子,我有個表嫂,總看她婆婆不順眼。嫌棄婆婆不會做家務,不會帶小孩,不給侄女零花錢,偏愛弟弟,干活不麻利等等。
總之,生活中芝麻綠豆的小事,她都要抱怨、指責、刁難數落一番。其實她婆婆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大事小事都遷就她,也每天都幫帶小孩,幫做家務。
其實是表嫂小時候父母就離異了,從小缺愛的她,對世界充滿了敵意,便把那份敵意投射到婆婆的身上。吸引來的,當然是糟糕的婆媳關系。
03.
當一個人(特別是你身邊親近的人)身上有一些你很反感的、不能接納的特質時,這個特質可能是隱藏在你人格面具下的缺失。
再舉個例子,我以前有個同學,因為小時候家里很窮,穿得都是姐姐們的舊衣服,特別自卑。長大了以后,就特別喜歡炫耀自己,經常在大家面前說自己賺了多少錢,買了什么名牌的包包,見了哪個大佬等等,讓人心生反感。
其實,愛炫耀的背后,是深深的自卑感作祟,因為不能接納那份自卑感受,便將它投射到別人身上,讓別人覺得不如她,自己就產生優越感,以防那種自卑的想法進入到她的心里。
為什么討好型人格的人喜歡去討好別人?因為他們潛意識是不安全的,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害怕被拋棄,于是將自己內心的弱小無助投射到別人身上,想獲得別人的認可,于是百般討好別人。
還有一些人不敢跟別人提要求,害怕被拒絕,害怕別人會攻擊自己。
其實是在事情還沒開始之前,就在心理預設一個不好的糟糕結果,將自己內心的焦慮投射到別人身上了。
04.
所以,你不清楚自己的某些不可理喻的行為,其實是隱藏了內心的一些虛弱和傷痛,憤怒和委屈。
比如,你的身邊總存在一些控制你,拿捏你,對你不懷好意的人,總在一段糟糕的關系中輪回,那么,你就要意識到,這也許是你在這方面的缺失,導致你向外投射虛弱,從而讓吸引那些想要控制你的人來到你的身邊。
這個其實就是你的課題。把向外投射的眼光收回來,專注于自己身上,才會逐步覺醒。看清楚自己,才能看清楚別人,也才能離開那些不好的環境。
---榮格曾經說過:命運其實很簡單,你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按照你一貫的性格和思維方式行動,就是命。
如果這個事情發生之后,選擇了不同以往的做法,突破自己的固有習慣,這就是運。
運是改變,命是定數。
逆天改命,逆的不是天,而是你自己的慣性。
為什么有人總覺得自己很苦,他真苦嗎?還是自找苦吃?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只嫌自己沒占更多便宜,必須扮演受害者才能博得更多同情。
為什么有人總覺得自己幸福很少訴苦?是他毫無煩惱一帆風順嗎?他總是很感恩,一點點小事都覺得滿足,有防患于未然的好習慣,或出現問題解決問題,讓人敬佩。
希望你能看到并理解自己的投射,并試著改運,掌控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