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的起點。
良好的親子關系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若想建立親子間的信賴關系,請走進孩子的內心。
一、幾條微信的啟示
一天,我收到朋友的幾條微信:
?"
我家孩子不自信、不努力,上課不專注、惰性比較強,各門功課都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學校里的那點作業做得很費勁,還得我督促和檢查,時間長、質量低,每次都得重新做。
前兩天他偷懶不上課,還撒謊說**課的老師不在,停課一次,自己就跑回家了......
孩子現在總在暴露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我都急糊涂了。你方便時,給我發發信息幫幫我吧。
"
后來,通過我和這位朋友的溝通,發現她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孩子為啥會出現這些問題。
雖然天天和孩子同處一個屋檐下,但和孩子缺乏有效的溝通,更多的時候,就是簡單粗暴。
還有,在上小學前,主要是家里老人給看管孩子,自己教育得比較少。
最后,我和這位朋友說,你和孩子的親子關系出了問題。要改善孩子的學習狀況,先得改善親子關系,得讓孩子的心靈放松,孩子的心門打開了,你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然后,再培養教育孩子就輕松很多。
許多父母是不是都有這樣的苦惱?
當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和孩子之間卻越來越難以溝通。
你讓孩子朝東,他偏偏朝西;你多說幾句,他嫌你啰嗦,甚至他都難得回應你,裝著沒聽見。
父母和孩子之間每天都上演著各種各樣糟心的劇本。
但做父母的往往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
絕大多數的家庭里,在孩子出生到孩子上小學前,親子關系還算比較融洽。因為這個階段,孩子沒有學習任務。
當孩子上了學,在學習上陸續出現問題后,親子之間的關系也就出現了一些麻煩。
網絡上不是流行這么一句話: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就雞飛狗跳。
在孩子學習這件事上,孩子和家長不能很好地溝通,經常發生一些不愉快。
這個時候,孩子覺得父母不懂他們的心,家長呢,認為孩子不理解父母。
長此以往,面對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親子關系就會越來越糟糕。
如果父母總是太過于專注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于是不知不覺地就只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等等,往往就忽視了用心去構建親子間的信賴關系。
好的親子關系優先于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起點。
為什么說在培養孩子的能力之前,要先建立親子間的信賴關系呢?
那我們來看看親子關系的重要性。
二、“2個必須” 讓你知道親子關系的重要性
親子關系是父母子女關系。
親子關系是我們每個人來到世間的第一個人際關系,也是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一環,對孩子語言的發展、人格的形成、品質的培養,與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比如:經常和父母互動溝通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就較強。心理學研究發現,即使是剛出生的嬰兒,在喂養時,每天也要和寶寶說說話。這樣才能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自然提升。
親情和信任是父母首先要建立的親子關系。
良好的親子關系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成為充滿愛與能量的人。
3歲前必須親子同住
專家說:“小孩三歲以前最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p>
在孩子三歲之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最佳時期。
在孩子三歲之前,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和幸福感。
在這個時期,孩子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的關愛,這樣孩子才會擁有安全感。
在寶寶生下來之后,最需要的就是媽媽的陪伴,這樣才會找到幸福感。
寶寶出生后,盡量堅持母乳喂養,多和寶寶進行皮膚接觸;寶寶哭的時候要馬上照料,使寶寶感受到強烈的安全感。
很多父母以為不能孩子一哭就給予安慰,要延遲滿足,否則會慣壞孩子。
殊不知“延遲滿足”不適合2歲之前的孩子,2歲之前的孩子還沒有自我意識,6個月以內的寶寶也只能用哭來表達需要。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哭鬧置之不理,寶寶就會缺少安全感,那么將來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性格出現急躁攻擊或者冷淡孤僻兩種極端。
嬰兒幼小時,很依賴父母的撫養,不但要父母喂養、照顧、保護,在心理上也很依賴父母。
嬰兒從父母那兒獲得安全感及信賴感。
孩子這三年里,如果和自己的父母一起睡覺,一起吃飯,一起玩耍,孩子就很容易和父母建立一個非常良好的關系。
孩子才會在長大之后,將自己的情感與父母訴說。
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也會更有安全感,孩子如果有著比較強的安全感,那么孩子打架斗毆的事情就會大大的減少。
在以后面對困難的時候,孩子也能保持著一個積極的狀態,生活也就更加的充滿快樂。
6歲前必須建立信賴的親子關系
到了子女幼兒時,父母除了繼續撫養之外,還要開始給予適當的管教。
讓幼兒學習掌握生活上所需的自理能力(比如: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等基本生活能力,干力所能及的事)。
對孩子進行一些品格的塑造、習慣的培養等。
比如:在我家,從孩子幼兒園大班開始,我會給孩子準備一張大大的能力、習慣進步張貼榜。
主要從道德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三大方面來進行編制,每個大的方面下面分6-7個細項。孩子不同、細項不同,我會根據孩子需加強的地方來進行設定。
在執行的第一個月,我每天都會和孩子一起來張貼這個光榮榜,他覺得表現好的地方就貼上小紅花,也會讓說明為什么覺得好,不好又在什么地方。
積攢不同數量的小紅花,可以換購他愿望清單的禮品或活動。
到第二個月的時候,每兩天進行一次;第三個月的時候,間隔的時間就會更長,有些時候是孩子想起來了就去張貼。
基本上三個月下來,一些習慣就養成了。
我著重培養的點,包括尊老愛幼、禮貌待人、善寬容、愛分享等;閱讀習慣、一些基本的學習習慣等等。在這里,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當幼兒逐漸獲得管理自己、控制自己欲望及行動的能力。
當孩子覺得自己對生活有了掌控感、自我效能感也比較高,他慢慢地就會更加自信與自律。
也為他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適應起來更容易。
父母,也因此感到喜悅,并有輕松感。
6歲之前,父母和孩子必須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有的家長會說,孩子還小,不用太去管教,長大了自然就好了。
其實不然,6歲前父母給孩子適當的管教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6歲之后,他就不太愿意聽你的了。
因為在學齡前,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他人(重要他人,是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指我們生活當中那些對自己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
6歲以后,他就開始接受社會環境。
進入小學,教師就成了孩子的重要他人;青少年時期,同伴就變成重要他人了。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只有在關系和諧的狀態下,子女才會尊重父母,接受父母的教育。
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親子關系惡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無法起作用,孩子并不想聽父母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的一生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具有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好的親子關系,才是教育的根,是決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底層密碼。
三、“2個妙招” 檢驗你的親子關系是否順暢
作為父母,我們往往在育兒方面只關注了技術,而不知道要將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心靈培育上,放在構建親子關系的信賴上。
你的親子關系順暢嗎?
請你確認以下幾件事情:
1.你的教育是否常常讓孩子哭泣?孩子是否忘記了如何笑呢?你的教育是不是充滿了訓斥?
2.每天和孩子的相處中,孩子是否都很快樂?你是否覺得育兒是很快樂地事情?
針對第一組問題,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話,你和孩子的親子關系已經存在問題,你沒有看到孩子的心,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
如果第二組問題,你的答案是肯定的話,你的親子關系一定很順暢,你和孩子彼此很信賴。
在養娃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母子之間的信賴關系,讓孩子從父母那里獲得充足的愛。向孩子正確傳遞你們的愛是養娃的基礎。
在養娃過程中,有的父母認為很快樂,而有的父母則認為不快樂。
如果覺得養娃很快樂,那說明母親與孩子已經培養出了親子一體感,孩子經常樂呵呵的,不怎么哭,親子之間建立了很好的信賴關系。
有了信賴的關系,你和孩子的能量通道就是暢通的,你們之間所有傳達的信息就會暢通無阻。
這樣孩子的接受能力非常強,不論母親教什么,他們都能很快學會,如此一來養娃也就成了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孔子《學記》中說“親其師,信其道”,意思是說“學生只有和老師親近了,才會信任老師,相信老師所說的,接受老師的教育”。
其實,這話對教育孩子的父母同樣適合。
要先獲得孩子的親近、信任,才能讓孩子主動聽你的教導。
因此,我們和孩子之間一定要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