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我的《閱讀》之旅
早上起床,特別把永澄老大昨晚的分享錄音再聽了一遍,如同他說的一句話“我談論的內容,你能理解多少呢”一直在琢磨這句話,不是記住每一句老大說的每一句話,就叫“理解”,同樣的再讀《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第一章,真正理解的又能有多少呢?作者“絮絮叨叨”,洋洋灑灑寫了368頁書,但是從序言和第一章就能夠感覺到其中的誠意和用心,巴不得把他知道的想要傳達的全部塞進讀者的腦子里,我更應該帶著期待和敬意細細咀嚼這本“閱讀圣經”!
四個收獲
1、主動閱讀。主動的態度,帶著問題閱讀。要求的越多,獲得的就越多。
2、為了提升理解力而閱讀。
3、寫和說,就是書寫和分享,為了更加主動。
4、思考是主動閱讀的關鍵部分。
三個感悟
1、到底什么是主動?這是我讀了第一章一直在想的問題。書中介紹越主動獲得的越多,運用一定的閱讀技巧接住“投手”投出的“球”——捕捉作者的每一種訊息,可是到底怎么做才能接住球呢?書中沒有給出直接的答復,帶著這個疑問不,在后面的閱讀中找尋答案。另外老大給出解釋,如何主動?一個是提問并解答,帶著問題閱讀,另一個是保持好奇心。保持好奇心,我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內驅力嗎,驅動自己想要獲取更多知識的動力。
2、提升理解力。這個是最大的震撼!最近越來越強烈感覺到自己的理解能力很表面,缺乏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想都不敢想自己還能“抽絲剝繭”、“剔除肌肉看清骨架”?!細想,從小到大的學習和所受教育中,從來沒有特別強調和訓練過理解能力。不只是閱讀,任何領域的學習提升都需要理解力,理解力是關鍵,所以我想提高學習能力的關鍵就是理解的能力。
3、真正的學習。我一直都有個誤區,就是認為學習是需要老師指導才叫做學習,現在看來這個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是否有人指導不是自己能否學好的主因,“只有真正學習到了才是主動學習”,關鍵在于自己是否是主動的學習者!
二個改變
1、專注閱讀者一本書。沒有掌握系統閱讀方法之前,不再泛泛的東看西看。
2、這本書激發學習的興趣,不只是閱讀,同樣適用于其他領域的學習。
一個行動
跟著老大一起,慢慢讀,用這本書教授的方法進行專業課程的主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