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小件倉庫高效運轉的流程
1、采購人員下訂單。
訂單被系統接收后,供應商進入特定的網絡進行預約送貨,系統根據亞馬遜以往顧客訂單的分布和倉庫的存儲空間做出計算,最后決定供應商送到哪個庫房。接收貨品的地方就是亞馬遜的“庫房碼頭”。
2、等待上架的貨品
庫房碼頭24小時收貨,員工在庫房碼頭收貨時,會打開貨品的箱子對貨品條碼進行掃描,于是這些貨品就進入亞馬遜的系統,但并未對外出售,而是等待上架。
3、對入庫商品繼續掃描上架
經過掃描后的貨品放在架子上等待上架,有專門負責上架的員工把貨品推走,進行第二次掃描并放在工作車上,隨后這些貨品會再數小時之內擺放在貨架上,而從貨品上架那一刻起,用戶就能在亞馬遜網站上進行購買。
(上架的特點:隨意擺放、人動貨不動。負責上架的員工,根據行走的路線,以及貨架上是否有空間,隨意擺放并掃描至系統里,從而縮短揀貨的距離。)
4、員工撿貨
亞馬遜強大的系統,能夠根據隨意擺放記錄的位置、以及訂單所需的貨品,進行最短撿貨距離的計算。系統將幾張訂單分配給一個員工,并優化出最佳路徑,員工甚至可進行無紙化操作,每撿完并掃描一件后,手持終端會自動告訴他下一個要去的貨架。
小件貨品倉庫貨架分為單件貨品訂單和多個貨品訂單兩條不同的流水線進行包裝。
單件貨品訂單:撿貨員根據系統給出的訂單和計算的路線,裝滿撿貨車后,送到包裝流水線上,包裝臺上的員工對貨品進行后,系統根據商品錄入時的大小、重量,自動挑選合適的包裝盒,員工進行包裝、貼紙、貼訂單信息,然后將貨品放在傳送帶上。
多個貨品的訂單:不同的貨品無序擺放在一輛撿貨車上,這些貨品的主人并不是一個,如何辨別,系統會告訴包裝員。在包裝員的面前有可以調節容量的大小的不同貨架,每掃描一個商品,系統會自動辨識放在哪個貨架上,這樣一張訂單的貨品就能夠統一在一起。然后系統根據所有物品的長度和寬度,給出最合適的包裝建議,貼上訂單后的物品同樣進入傳送帶。
5、稱重確認包裹正確性
在傳送帶中間,有一臺儀器訂單信息進行掃描,并在傳送帶上對重量進行評估,系統會對訂單信息上貨品的重量做累加,計算出是否和測量的重量一直,以此推斷是否有誤。如果差誤很大,則會再傳送帶的一個分叉口被自動提出,等待員工審核。
鏈接來源:http://news.paidai.com/6197
亞馬遜小件倉儲高效運作的流程:
1、強大的系統做為基礎,人被當做高級的工具。系統實現根據以往的客戶訂單和倉庫的存儲空間進行計算供應商送到具體的庫房;系統記錄隨意擺放商品的位置,并根據擺放位置和訂單所需物品,進行最短路徑的計算,這點我們電商系統遠遠達不到;系統能告知員工不同商品是哪個訂單的,能計算出最適合不同商品的包裝盒。
2、沒能介紹亞馬遜大件倉儲,同時有大件和小件如何進行配送,有贈品又如何配送,還有發票問題。
倉庫各作業區域詳解:
1、收貨質檢區(QC):貨品入庫的第一站,貨品先質檢后入庫。
2、退貨區:質檢不合格的產品放置區域,等待相關人員處理。
3、備貨區(棧板區):倉庫主囤貨區,放置大量貨品及不適合上架管理的貨品,根據產品備貨周期或生產周期,決定本區域的空間大小。
4、配貨區(貨架區):訂單處理區域。
5、檢驗區:貨品出庫前的審核及贈品放置區域,根據流水線作業人數決定大小,并要留置相應的彈性擴充區域以便放置待檢驗訂單及促銷活動時加派人手。
6、打包區:出庫審核后的訂單送到該區域進行包裝工作。
7、稱重區:包裝好的包裹稱重區,并記錄到系統中
8、快遞取貨區(3PL):稱重好的包裹放置區域,等待快遞公司取貨,根據選擇快遞,劃分對應的區域。
9、包裝耗材區:包裝耗材存放區域,緊鄰包裝區。
10、打單區:制單審單打單區。
注:從地理模塊上劃分倉庫區域,另外贈品是沒有被管理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