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托生病的福,我獨自一人住在暫時閑置的父母家。縮在暖暖的被窩里,一連看了三票電影,外面下起了雪。
《ONCE》是偶然翻到的發生在愛爾蘭愛情音樂劇。看了幾十分鐘后,我還沒被帶入,因為電影幾乎沒有情節,慢慢的唱著晃著,就像某天不想上班的你,無所事事的呆坐在大街上,看著街頭的陌生人,看著看著,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走進了心里。沒有特別的開始,沒有刺激的沖突,沒有濃烈的配色,沒有脫俗的風景,沒有激情四射,沒有生離死別,沒有,你所期待的都沒有。可睡醒一覺的我,隨意的快進回放著電影的片段。有的是讓我忘卻不了的明亮的眼神,是簡單街道樸素衣著,是欲言又止的克制,是沒有被生活掩蓋住的熱情,是對現實生活的尊重和不打擾彼此的優雅。是,最后女孩坐在鋼琴前為一家人快樂彈奏,轉頭看著窗外的遠方,鏡頭不斷的拉遠,她微笑著一直望著窗外。
此刻我正在聽著男孩寫好了曲女孩填詞的那首《If You want Me》,一把破了洞的吉他,一位離開自己帶來傷痛的愛人。每個人對曾經,曾經某一段相遇,曾經某一段沒有后來的相遇,都有自己的詮釋和安放。電影的男主角,一個熱愛用音樂演唱自己內心的吸塵器維修工,傍晚在街頭邊演唱邊創作,賣花姑娘遇見了他,聽到了歌聲中的思戀,甚至愿意托著壞了的吸塵器跟他去吃飯。山頂上,那句他沒有聽懂的捷克話,我想他是猜到了的。--“你還愛他嗎?”-- “其實我愛你。”單身媽媽照顧家人做著普通辛苦的工作,買不起鋼琴,但她有空的中午都要去琴行里彈一個小時的鋼琴。他們第一次的合奏,默契又生動,靠的應該是內心的撲捉和眼神里心意的流通。兩個孤單需要陪伴的人,偶爾訴說彼此不愿外道的苦楚,他傷心的愛情,外來的她照顧一家人的艱辛,并肩行走在街道上,分享一份湯羹,快樂的在租來的錄音棚里認真演奏,“跟我去倫敦吧……”坐在他摩托車后,摟著他應該是她最滿足的時刻了。
女孩的愛慕是克制的,也是尊重現實的,只是眼神騙不了人。她還有別的責任,或許她也知道這只是超越友情但還不足以天長地丟的愛情吧,也或者她就知道也相信男孩始終是要走的,去追尋心中的夢想或者愛人。走前,他四處找她,她沒有出現,只是最后收到了他送的鋼琴,雕花鋼琴很美,她的笑臉也很美。遇到懂的人是種幸運,不能在一起也未必不是種幸福。沒有后來的故事回憶起來都是甜的。
曾有人跟我說過,一生的經歷都是一段一段的,有的長有的短。怎能不感謝那些陪你一段,暖過你的人。來過,就會留下痕跡,不必都費盡心思的留住,就好像此刻有那么那么多想說的話,也不必都寫出來。
雖然離去,但留下了更多。你走了,卻住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