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這本書,我便為海倫凱勒的成就所震撼。一個失明、失聰,本應該失去色彩的生命體,竟在與命運的抗爭中反敗為勝,奪回了希望。她創造出比普通人更強大的生命力,用生命為我們詮釋光明。
她是幸運的。在她19個月時失去視覺和聽覺后,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直接的溝通,失去了聯系。這個幼小的生命不知道如何排遣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她古怪、粗暴、無禮,直至沙利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才使她逐漸擺脫不安全感,放開心扉接受改變。沙利文老師帶領海倫認識了水獨特的觸覺、海的咸味、情感的流溢,讓她認識到陽光正好,世界籠罩在其中,構成無與倫比的美麗。
海倫凱勒開始不斷地學習,渴望多了解這個世界一點。
很多人問,她擁有什么?她已經失去了看這個世界的目光,卻能在這世界上站穩腳跟,成就今天這番偉大?
她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有爸爸、媽媽、還有一個可愛的妹妹;她有一個善良、全心全意為她付出的老師;她有積極進取、堅強勇敢、不服輸的精神;她擁有社會各界的關愛;她唯獨沒有了視覺和聽覺……
我們擁有的呢?我們又失去了什么呢?
我們擁有海倫擁有的一切,有良好的視覺和聽覺,卻失去了珍惜它的態度。與海倫相比,我們許多人可能都會感到羞愧,因為我們雖然擁有比她健全的身體,卻“有視覺卻看不懂”,或為“已失去”的東西痛苦不堪,或為“得不到”的東西百般煩惱,卻偏偏對實實在在擁有的東西不知珍惜。
我對海倫渴望的那三天光明印象深刻: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淳樸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第二天,我要看日出,在黎明前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跡。我將懷著敬畏之心,仰望壯麗的曙光全景;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世界是中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的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
這三天里,充實地看天看地,把整個世界凈收眼底,目睹精彩,收獲感動。
海倫眼盲心不盲。對她來說,三天就已足夠將她愛的和愛她的看盡。可對于有些人來說,這也許是一輩子也不能完成的事。他們活著,卻似籠中鳥,被剝奪了愛或被愛的自由。當他們醒悟時,卻也麻木,只愿待在小籠中,也害怕了陽光,不愿去接著找所愛與被愛的東西。于是他們拖著了無心智的軀體,自以為圓滿地安詳地老去。他們是悲哀的。
整理對文章的體會,這四點十分關鍵:
一.盡力做好每一件事。
二.學會堅強。
三.保持樂觀的心態。
四.正視缺陷。
最后海倫凱勒從哈佛畢業,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立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尚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海倫凱勒的名字家喻戶曉,她的故事也被傳誦了許久。這也將永不停息地流傳下去,其中隱藏的深意值得每一個人去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