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輯思維推送了一篇萬維鋼老師寫的關于刻意訓練的清單,很有啟發,結合自己之前看過的《刻意練習》這本書,梳理自己的心得成一篇文章,供大家參考。
一、什么是刻意練習?
概念是說清楚一件事情的前提。
- 刻意練習的定義:為了某一目的而開展的有針對的練習,旨在不斷突破舒適區從而獲得技能的階梯式提升。
- 刻意練習的本質:刻意練習本質上是有意識刻畫心理表征的過程,就某一個領域中不熟悉的部分進行不斷重復,在大腦或肌肉中形成一種神經回路。
二、為什么要刻意練習?
每一個概念都尤其應用的范疇的,刻意練習也不意外。
- 提高技能與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的普遍原則,就是刻意練習。任何技能都是需要刻意練習不斷重復從而習得的。
- 成為任何領域高手的關鍵因素不是文化,不是藝術,不是哲學,不是制度,不是自虐,而是刻意練習。
- “一萬小時定律”想把自己變成高手的關鍵不在于訓練時間,在于刻意練習的訓練方法。
三、刻意練習特點?
刻意練習有哪些核心的特點。
1. 有目的的練習。
刻意練習一定是有特定目的的,漫無目的的練習基本都會無疾而終。刻意練習最主要的使用領域是技能的學習,無論是籃球足球等硬技能還是寫作演講等軟能力。
2. 在學習區練習。
舒適區只是簡單的重復,可能帶來快感帶來不了進步;
恐慌區動機難以維持,帶來很大壓力,同樣很難有進步;
學習區是刻意練習最佳的區域,既不會因為特別熟悉而無聊,也不會因為特別有壓力而放棄。
3. 有反饋的練習。
刻意練習一定要有反饋,最好是及時的反饋。反饋的來源刻意是來自于教練、朋友,也可以是秒表和心率表。反饋可以讓我們看到訓練的效果,知道自己該朝著哪一個方向繼續改進。Make every move counts!讓每次練習都有效有用有提升。
4. 組塊化的練習。
刻意練習需要把訓練的內容分成幾不同層次漸進提升的小模塊,每次針對每一個模塊進行重復聯系,重復練習正確掌握一個模塊后再進行下一個模塊的練習。進入某一個模塊的學習區,不斷練習,達到舒適區,然后進入下一個模塊進入學習區,繼續重復練習,達到舒適區,通過這種不斷漸進提升的練習最終獲得技能的深入掌握。
四、刻意練習的步驟?
怎么開展自己的刻意練習?
1. 選擇自己希望刻意練習的技能。
比如說演講能力。這個能力最好是自己當前需要的并且是容易量化的和得到反饋的能力。比如說預測股市的能力,這個能力就難以取得反饋,而不容易量化就難以進行可以聯系,或者刻意練習也沒有好的效果。
2. 組塊化拆分擬學習的技能。
演講能力可以分為幾個部分:膽量、好的開場、時間控制、手勢姿態等等,這些部分都可以分開進行練習并且突破后進行組合的,每一個組塊化的內容掌握后,對于演講能力的提升就有了基本的把握了。
3. 練習-反饋-調整-練習-反饋
根據組塊化的內容,選擇練習的組塊開展不斷重復的刻意練習,想辦法獲取反饋。比如說要練習演講中的時間控制,秒表就可以提供反饋了;如果要練習開場那就需要找有觀眾的環境進行練習,并且請大家進行反饋。
附檔:關于刻意練習的清單
文/萬維鋼
不論在什么行業或領域,提高技能與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的普遍原則,就是刻意練習。成為任何領域高手的關鍵因素不是文化,不是藝術,不是哲學,不是制度,不是自虐,而是刻意練習。
關于刻意練習,被誤讀最久的一個概念是“一萬小時定律”。事實上,想把自己變成高手,光知道“一萬小時”毫無意義,因為真正的關鍵根本不在訓練時間,而是訓練的方法。
功夫就在功夫上,“功夫在詩外”就是一句謊言。技能是人腦中一種硬件結構,是“長”在人腦中的。最高度針對性地重復練習基本功,想要學什么功夫,就應該連什么功夫。
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分為層層嵌套的三個圓形區域:最內一層是“舒適區”,是我們已經熟練掌握的各種技能;最外一層是“恐慌區”,是我們暫時無法學會的技能;二者中間則是“學習區”。
在“舒適區”做事,叫生活;在“學習區”做事,才叫練習。有效的聯系必須發生在“學習區”,一旦你學會了某個東西,就不該在上面繼續花時間,要立即轉入下一個難度。凡是達到“我閉眼睛都能..."這個程度的人都廢了,高手不會逼著眼睛做事。
只有結果可控的領域,刻意練習才有用。故事是不可控的,所以刻意練習預測故事很可能就沒用。有嚴格固定規則的領域,練習的作用最大,比如國際象棋;沒有嚴格規則的領域,練習的作用則非常有限,如編程、航空飛行、廣告創意。
要把訓練的內容分成有針對性的小塊,對每一個小塊進行重復練習。藝術家要采風,棋手要打譜,律師要學案例,政客要讀歷史,科學家喲啊看論文。寧可定期堅持發幾篇灌水小文,也比苦讀10年期待一鳴驚人強。
刻意練習的關鍵是隨時獲得有效的反饋。你需要一個旁觀者,他不見得水平比你高,不需要經常跟你談心,不用激發你的戰斗熱情,但他必須給你提供三步反饋:演示一遍正確的動作,表現一遍錯誤動作,再演示一筆那正確動作。
有效的反饋,應該滿足桑條件:及時,一旦不對馬上有人給你指出來;超脫,對事不對人,翻看著不把你的錯誤上升到”你這個人行不行“的層面;試錯,你犯錯誤的代價很小。
考試是最好的反饋。熟悉并不等于理解,想要真正理解,唯一的辦法是考試和測驗。沒有經過測驗,你的知識是幻覺。
學習時間長不等于用功,決定性因素不是學習時間,而是學習環境。刻意練習不好玩,如果你在打打鬧鬧中享受練習的過程,那就不是刻意練習。你必須在一個不受打擾的環境中單獨學習,調動大量的身體和精神資源,全力投入。特別專注地干一件事才是最酷的。
刻意練習最為關鍵的一點,是敢于邁出從舒適區往外走的那一步。你不但應該在”學習區“刻意練習,你的研究、工作和娛樂都應該在”學習區“。
我的認知#
1、刻意練習的本質是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的重復,然后在大腦中形成一種神經回路,自己就會不自覺的做出這種反射行為;
2、刻意練習注重的不是時間而是科學有效的方法,首先你從事的領域一定是可控制的,有具體的科學系統方法;其次你需要及時的反饋,對于你的行為及時做出糾正,這一點就是老師的作用;第三,家庭環境對于自己從事的領域很重要,因為堅持的本質其實是興趣,你越是對這個東西剛興趣,你就越能堅持,所以家長小時的引導至關重要。
3、不要迷信成功學,不要有只要努力就有回報的誤區,取得成績是需要科學方法的,你前期的思考比你盲目的努力更有價值,一定要學習前人總結的套路,這會非常節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