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自己的王,對自己負有百分之百的責任
原創?謝月賢?燕居申話?8月25日
你是自己的王,對自己負有百分之百的責任,包括方方面面。
現在許多人的身體多少都有些問題,不是這個不好就是那個不行。對于身體上的病痛,我們常常不覺得是自己引起的。對于生病這件事人們最為真切的想法就是寄希望能找到一個好醫生來醫治自己,而醫病最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打針、吃藥。
想想看,這像什么?就像一個國王不能治理好自己的國家,然后請來外援幫助自己治理。如果這個外援是真心實意幫助自己(即所開藥物百分之百對癥)的話,還會出現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局面。倘若這外援并非真心實意來幫助自己治理(即藥物不對癥)的話,其局面與結果可想而知。這就是許多人藥越吃越多,身體越來越差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這么說,估計有很多人會反對,說生病實屬無奈并非自己愿意的,怎么能將生病的原因說到自己的頭上呢?是的,經年以前我也是這么認為的,當時看到相似言論時也是這樣反應的。但后來慢慢明白了這個道理:一個不好的思想認知行為就像一個國王錯誤的決策一樣,讓自己的五臟六腑陷入了惡性互動之中……
生病當然不是自己所喜歡的,但不喜歡并不能決定你就不生病,就像沒有人喜歡貧窮但并不能決定你就不貧窮的道理一樣。決定你是否生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先前一段日子你的認知行為怎樣、用什么方法方式經營自己的生活。
最為根本的是在飲食起居、人際關系、思想、情感、情緒等等方面你是否擁有較為恰如其分的應對能力?擁有了,身心便比較順暢;沒有的話,卡頓那是極其自然的事情!所有這一切看似跟身體的健康沒有任何關系,實則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仔細觀察、前后聯系起來看就會發現前因后果的關系。引起不良后果的行為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自己雖清楚該怎樣做才好,卻沒能管住自己任性而為,比如夏天大量喝冷飲等不良嗜好。第二種情況,自己根本不知道,也沒有聽人說過的,跟著感受走,結果傷了他人、害了自己,比如日常人際關系的不當應對等。最后一種情況是自己不清楚又不聽人勸的錯誤行為,比如有人勸你多讀書、多運動有利于身心健康,你覺得這些太苦、太麻煩,結果沒去做。
不讀書、不明理、不反思,遇到不順心事就怨天尤人是許多人的日常心理活動。這種心理活動積攢多了,身體吃不消便會慢慢出現問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凡事都有個前因后果,生病也一樣。我們看影視劇、小說、歷史時,對里面王的昏庸行徑總是恨得咬牙切齒。恨他貪圖享受、恨他忠奸不辨、恨他不聽忠言勸告……
而你知道嗎?你就是你自個的王!你管理著你自己,是否擁有正確的信念與方法讓五臟六腑各安其位、各施其職?
管理自己,你僅僅管理著自己,這比起舞臺上、歷史中的王可輕松多了,結果管得怎樣?